江苏梭织服装产量居全国第一
第一、正确判断形势,树立信心,积极应对。进一步认识服装工业依然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国家去年以来利好政策频频出手、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是促进服装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巨大的服装消费市场是我省服装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包括我省在内的我国服装工业已拥有了一定的克服困难的产业基础。现在已经有不少出口企业和内销生产企业在积极采取措施,主动进行调整。因此就整体而言,服装出口和内销需求还在,机遇没有丧失,发展还是“主旋律”。我们要树立信心、调整思路、积极应对。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第二抓紧结构调整,走科技创新和品牌之路。一方面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从而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主要体现在依靠加大先进的技术装备比重和加大研发能力,不断在产品性能、功能、品位方面推陈出新,并能在时尚潮流中抢先一步,从而获得创新附加值。要在全行业推广普及先进技术,执行先进标准,加快人才培训,繁荣设计文化,致力于行业性技术升级,构筑行业创新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走品牌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江苏要从“服装大省”。走向“品牌大省”。一是牢固树立抓质量求生存、创名牌求发展的理念,培育创建名牌的内生动力机制,积极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二是坚持品牌经营之路,以市场为导向,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水平。三是提升品牌的文化和艺术含量。充分汲取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加强服装设计的创新力度,提高服装产品附加值。创建服装名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大力扶持,努力营造适宜名牌产品成长的社会氛围。四是充分利用江苏国际服装节这个平台,积极开展“培育名牌、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争创“江苏名牌”活动。通过实施名牌战略,推进服装企业快速发展,提升服装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加快提升行业竞争能力。当前,要根据我省服装要素比较优势以及国内外服装产品市场消费结构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通过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加大推进产业集聚的力度,加快建立完善与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并能充分发挥自身要素优势的服装产品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以此推动服装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第四,大力促进服装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集群从共性技术研究、质量标准检测、信息网络化、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方面加大创新服务平台体系建设,促进服装产业发展。进一步提高企业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养、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解决纺织服装业一线熟练工人缺口大和设计、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不足的问题。三是加快市场培育。针对不同消费特点,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在国际市场开发方面,要选择一些政局稳定、文化包容、投资环境规范、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市场开发,避免对单一市场形成过分依赖。在国内市场开发方面,要加快新品研发,保证产品多样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努力适应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第五、提升协会为产业升级服务水平。一要做好面向市场的企业服务。进一步组织企业有选择地参加省内外、国内外有关服装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和贸易洽谈工作,做好服务于企业横向经济技术合作和品牌企业与商业之间、企校之间的协调推进。二要做好提高行业素质的服务。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专题知识讲座和发展论坛;继续组织有关企业负责人、设计人员赴国外和境外进行品牌、市场和设计考察活动,参加有关国际商贸活动。三要做好行业和企业发展的服务。搞好行业调研,做好企业创牌、集群提升、现代化管理推行的培训;为企业创牌、拓展市场做好咨询、策划等方面的服务;努力多了解企业的要求和需要,多向政府呼吁,争取在有关政策方面向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多倾斜,提升江苏服装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