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危机两次跨越 老三集团战略战术解析
生意社4月20日讯 经济大势低迷,江苏老三集团却“风景独好”——在不裁员、不减薪的情况下,去年创最好业绩,今年1月初在手订单就已排满上半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利润1600万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和58%。
无独有偶,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老三集团的销售收入也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从1997年的2.5亿元,跃升到2000年的突破10亿元大关,3年净增3倍。
两次危机实现两次“撑杆跳”,江苏老三集团的法宝在哪里?不断做“减”法
把生产环节中的织造、成衣缝纫等业务,采取“租赁厂房、买断设备、提供订单、借贷资金”的方式,分成20多个独立经营单位,转让给企业中层干部。老三集团的这一做法,不仅有效整合了企业资源,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省了管理费用,还让30多位企业中层干部成为“实体老板”。
“做企业如同长途跋涉,越背越轻才能走得远。”老三集团董事长姚幼卿说。企业发展惟有主动求变,不断进行深层次革新,才能保持活力。
在全市企业中,老三集团最早实行工资分配和用工制度改革,在创业之初连续4年产销翻番;最早完成企业改制,让企业放开手脚专注经营;最早探索“剥离”经营,把企业的需求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购买。始终快半拍
老三集团的决策管理层有一个习惯,每天浏览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科技要闻,时刻关注股市、汇市动态。用他们的话说:只有了解走势,分析和把握规律,才能“决胜千里”。
作为产品100%出口企业,“老三”很早就在研究汇率走势。2007年3月份,企业预见到人民币加速升值的可能,果断投下1.2亿美元的两年期汇率锁定。就在绝大多数出口企业因人民币升值而赔本生产、不接订单时,“老三”由于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保全了利润空间。仅这一次的锁定汇率,就避免了6000万元的损失。
一系列超前的研判和行动,使企业在宏观趋紧时游刃有余。“老三”在成功拓展欧美市场时,在日本和澳洲成立子公司作为出口基地;在生产经营顺利时,提早进行设备更新换代,大批量引进先进的大型进口设备。逆势攻投入
经济危机往往是政策宽松、扶持有力的时候,也是低成本扩张、跨越式发展的时候,“老三”的逆向思维,拉开了与竞争者的距离。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别的企业收缩战线、退出观望,“老三”却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厂房建设、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迅速提升品种、质量和产能,产销三年翻两番;当前的危机,老三集团又一次加快步伐,今年将投入近亿元新建厂房、更新设备、收购常新纺织65%的股权。
做强主业的同时,“老三”同时挺进新领域,日前注资8000万元成立担保公司,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搭建桥梁、疏通渠道。创新全方位
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近年来,“老三”通过全方位创新,实现了从品质到品牌的跨越,增强了抵御危机的能力。
变来变去,不叫创新;没有方向,不叫进步。近年来,“老三”每年投入巨资,滚动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同时与南京大学、江苏环科院、江苏工学院等合作,去年就获得全国印染行业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并获国家专利一项。
面对当前服装市场重新洗牌、内需加快升温,“老三”果断投入2000多万元,推广“玮尼维希”、“卿亲”等品牌,目前专卖店已有20多家,年内计划达50家以上,实现由贴牌经营向自主品牌的转变与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