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摒弃唯贸易顺差式发展
生意社4月21日讯 从达沃斯论坛检讨华尔街的贪婪到博鳌峰会展现世界的努力和信心,大家的普遍感受是虽然面临自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这个世界在应对危机方面却比那时候成熟得多。1929年的危机催生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使得各国有了一个可以共同商讨和应对困局的平台,在“以邻为壑”的政策方面不至于走得太远。不过,由于成员国利益冲突,或者因为霸权国家操纵支配,各种国际组织在解决危机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和中国能轻松走出危机阴影的任何乐观论调都应该保持警惕。
很让人触动的是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在博鳌论坛上的一个发言,他说,2008年11月以来,G20中有17个国家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采取了贸易保护政策,而中国是受影响最大的国家。
一边是共同宣言合力拯救世界,一边是20个主要国家中有17个采取贸易保护政策,这大概就是目前世界的真实写照:谁都希望别的国家承担更多,付出更多。但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所说,这次世界范围性的危机起源并不是来自于贸易开放政策,而是来自于金融界。贸易保护并不能使得各国尽快摆脱危机。相反,当大家都只是力图保护自己的产品不受危机影响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各国都将变成失败者。
道理不难理解,但这并不能使各国敞开胸怀接纳别国的产品,因为从根本上来说,现有的全球贸易制度就像全球金融规则一样,并不是完全公正和公平的,同等程度的打开国门只会使穷国更穷,富国更富。非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往往是经济发达国家在贸易保护政策方面做得最起劲。
中国就这样被西方炙烤着推向了前台,涉及金融危机时,我们被指为“汇率操控者”,涉及贸易争端时,我们又变成“低价倾销者”。危机不是中国造的,却非要打上强烈的中国印记。
除了在国际上奋力捍卫自己的利益,说出真相外,我们还需要反思什么呢?过去我们缺少硬通货,不得不依靠贸易换回紧缺的美元。但当我们长时期辛勤劳作,以出口为导向,把中国的资源和人力变成价廉物美的各种产品提供给世界尤其是美国时,我们换回的是越来越纷繁的贸易争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越来越大的东西部差异,我们失去的是本来可用于提高本国人福利的资源和产品。到头来,美国人也不会感谢中国的廉价产品支撑了美国人上世纪九十年代低通胀的黄金岁月。贸易顺差,特别是当贸易顺差只不过是美联储发行的一张张纸质借条时,它真的就如此重要吗?
金融危机和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应当形成一次深刻的触动,我们再也不要唯GDP和唯贸易顺差式的发展了。如果我们的贸易顺差减少了,未必就是坏事,我们的国内福利可能正在提高;如果我们不能让世界朝互利互惠的开放走出实质步伐,也别忘了,我们还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真正能支撑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强国重返世界核心舞台的,只能是一个东西部差异日渐缩小、城乡差别渐趋于无、本国人民福利空前提高的社会。所以温总理才说,中国要加快形成内需为主和积极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使中国经济向更加均衡的发展方式转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尽管有各种各样的高调,但贸易保护主义仍会在世界上大行其道。对此,空洞的谴责远不如理性的“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