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高价收储 棉纺业受到很大冲击
生意社4月24日讯 为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从去年10月开始,国家已经先后分三次发布收储公告,共收储棉花272万吨。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家投入巨资并没有让农民得到实惠,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棉纺织企业的困难。
当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以原料初加工为主的棉纺织产业除了要承受劳动力、电汽运等成本价格上升的挑战外,还要背负棉花进、销项税抵扣不统一、进口征收滑准税的压力。而在此重压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家高价收储棉花使得这一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棉农没有真正受益
棉花收储,是国家调控棉花市场、维持棉花市场稳定的手段之一。为稳定棉花市场,保护棉农利益,从去年10月开始,国家已经先后分三次发布收储公告,共收储棉花272万吨。
但值得注意的是,收储没有使棉农真正受益,而是一些棉花贸易商在受益。
国家确定的棉花收储价为12600元/吨,而棉花贸易商从市场上却以4.6元/公斤的价格收购籽棉,折合皮棉价格为10677元/吨(2008年11月底价格),今年1月市场价为10931元/吨,2月市场价为11207元/吨,均与国家收储价有很大差距。棉花贸易商从市场上收购棉花转手卖给国储就能获得巨大价差。而据业内透露,收储刚开始时,一些棉商趁机消化了棉花库存。甚至有些棉花贸易商还利用当前疲弱市场环境,刻意压低对棉农的收购价从中获利。同时,据调查显示,棉农82%左右的棉花以4.6元/公斤交售,这个价格比2007年降低了23%。
针对这种情况,业内人士分析,政府高价收储的棉花并不是农民交售的籽棉,而是经过棉花加工企业加工过的皮棉,这可能导致棉商低价收购,高价卖给政府。因此,就棉农卖棉的价格而言,籽棉交给棉商,棉农获得的价格由收购商决定,而收购商避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按照市场价收购,这直接导致收储效果无法向棉农转移。
国储收购,本是支农、惠农的政策,假如不能使棉农受益,我们是否就要考虑微调政策,真正使保护棉农利益的愿望得以实现。对此,有专家建议加大对棉农的保护力度,一是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补贴全国覆盖,且直接发放给棉农;二是对棉农实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三是探索实行棉花最低保护价和目标价格制度。
棉纺业受到很大冲击
国家投入巨资并没有让农民得到实惠,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棉纺织企业的困难。国家连续三次以高于国际棉价(12600元/吨)40%的高价累计收储棉花272万吨,抬高了国内棉花的价格。
近年来,国际棉价持续下跌,今年2月A指数平均值55.2美分/磅,折9700元人民币/吨,而国内平均棉价11210元/吨,比国际市场高出1510元/吨。据报道,今年以来,我国20支纱比巴基斯坦的同类纱每吨高出2000元左右,甚至出现进口巴基斯坦纱比国内棉花还便宜的现象,这使国内棉纺企业的产品难以同国际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