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棉花面积可能降至五年来最低点
生意社4月27日讯 记者近日在山西省棉花主产区运城市调研了解到,受产量下降、棉价持续低迷、棉农陋习等因素影响,去年这一地区的棉花种植效益普遍降低。在春播期,运城出现了棉花意向种植面积锐减、棉区面积减少、棉种市场疲软、棉农观望情绪浓厚等新情况。
目前仍有三四成棉花积压在棉农手中
运城地处黄河流域,是山西省传统棉区,去年棉花收获面积120万亩。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李社民说,由于春播时生产资料涨价,投入增加;生产中旱情严重,虫害猖獗,单产下降;收获时又遭遇金融危机,价格大幅下滑,全市棉农种植效益大幅降低。据统计,去年全市棉田亩均投资达436元,同比增长25.7%;亩均皮棉产量72.2公斤,同比下降6.6公斤;每公斤籽棉平均销售价格4.74元,同比减少11.1%;亩均纯收入568.2元,同比减少23%。如果再计入亩均28.8个投工,亩纯收入已成负值。
除此之外,棉农的一些采摘陋习也制约了棉花的销售和效益。李社民说,由于种植历史较长,运城市棉农在良种推广、种植技术等方面已没有问题,只是在采摘上还存在一些陋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棉花的品质。比如在采摘和运输过程中,棉农习惯用塑料袋等包装工具,导致棉花中混入异性纤维;一些棉农还对棉花不分级、不晾晒。
记者了解到,去年棉花收获以来,运城市棉农因价低惜售不愿卖,加工企业因价格不稳不敢收,纺织企业因产品销售困难不购棉,导致整个涉棉产业信心不足,产业运转处于停滞状态,棉花积压严重。李社民说,目前全市仍有30%到40%的棉花积压在棉农手中。
运城市盐湖区去年棉花收获面积在26万亩左右。区农技推广站站长王跃进说,受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去年全区籽棉平均亩产由往年的250公斤降至215公斤。棉花收购价格持续低迷且不稳定,籽棉价格最高时仅5.4元/公斤,最低时达到3.6元/公斤,目前虽稍微恢复到4.4元/公斤,也只是有价无市。至去年12月份,全区有40%到50%的棉花积压。
盐湖区龙居镇龙飞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有四千户棉农社员,去年共植棉4万亩。理事长白士奇说:“我们的社员卖棉还算积极,往年十月份棉花就全卖完了。但去年棉花收获后,到现在还有1/6的棉花积压。”主要原因是价格不稳,棉农有观望惜售心理;一些棉花收购加工企业也因纺织行业不景气不愿入市收棉。
意向植棉面积比去年下降26%
记者调研了解到,受上述因素影响,运城出现了棉花意向种植面积锐减、棉区面积减少、棉种市场疲软、棉农观望情绪浓厚等新情况。
首先是意向植棉面积锐减。运城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科长郎宇说,农业部门最近对全市8个县市区的1278户农户进行了一次春播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为1056.7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3%。综合其他因素分析,预计今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只有90万亩左右,比去年下降26%。如不加以积极引导,全市棉花种植面积将降至五年来最低点。
运城市临猗县牛杜镇镇西村的范四庆去年种了11亩棉花。他说,每亩棉花卖了1100块钱,不算劳力,每亩光种子、农药、化肥、浇水、农膜、机械等方面的投入就达400块钱,其中还有5亩地是租种别人的,每亩得交200块钱租金。“今年我只准备种五、六亩棉花,因为去年种棉效益太低,而且太花劳力,实在不值。我们大队(村民组)40多户人,今年只有我一家准备继续种。我继续种也只是因为想着改种苹果也挣不到钱。”
其次是大小棉区面积普遍减少。运城市农业局的调查显示,全市各县(市、区)中,无论是集中植棉的临猗、永济、盐湖,还是植棉较少的其他县(市),今年普遍呈现面积减少局面。
第三是棉种市场疲软。据运城市农业局近期对棉种规模企业调查,棉种出库量比往年同期减少一半,分销市场也基本没有启动。记者3月中旬在棉花种植比较集中的临猗县牛杜镇、盐湖区龙居镇等地的几家农资销售网点也了解到,棉花种子销售疲软,棉农问的多,买的少。
最后是棉农观望情绪浓厚。记者在运城市盐湖区大渠办事处北张村和王家营村、龙居镇长乐村和美玉村、临猗县牛杜镇镇西村采访了近十位棉农发现,他们仍在“是种棉花还是玉米”上举棋不定,存在较重观望情绪。盐湖区大渠办事处北张村的郭月玲说:“家里的7亩半地已经整好了,这几天正在到处打听消息,不知道是买棉花种子还是玉米种子。下不了决心种棉花,主要是因为棉花价格没谱,害怕再跌。”
除了价格因素,一些棉农对国家确定的棉花补贴政策也在观望。去年种了106亩棉花的盐湖区龙居镇长乐村棉农杨康奎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温总理在全国人代会上作的工作报告都提出,要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其中也包括了棉花的良种补贴,但到现在也没有明确具体的补贴标准和办法。“如果棉花价格继续不稳定,国家的补贴办法不明确,种棉花就没什么盼头了,我就改种玉米什么的。”
李社民说,严重的徘徊观望氛围,必将影响春季农业生产的筹划、备耕、备播和种植。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到时候匆匆播种,又可能给全年的农业生产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