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科技创新求突围
创新是《规划》的核心
为了振兴纺织工业,帮助众多身陷危机的纺织企业突出重围,国家出台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
《规划》同时提出,要加强技术改造,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的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
“毫无疑问,《规划》是我国由纺织大国变身纺织强国的重要催化剂。而创新就是催化剂的核心成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认为,虽然我国可以生产世界上任何种类、任何质量的纺织服装产品,并成为跨国采购商的首选,但是我国纺织业在跨国产业链上获得的市场价值只有15%-20%。究其根源,这与我国创新文化缺失、创新能力薄弱等存在直接关系。
企业应以科技“御寒”
杜钰洲认为,只有加快科技创新,才能扭转我国纺织业当前的不利局面,争取变被动为主动。
事实上,很多纺织企业已经开始依靠科技抵御市场的“寒冬”。爱慕集团董事长张荣明表示:“只有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和品牌,才能满足不同层面消费者的需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技术研发,我们与北京服装学院建立了人体工学实验室,积极研发更加适合人体的产品。”
加快科技创新也让企业得到市场的认可。2008年,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品开发贡献奖的企业,其新产品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平均达到47.85%,新产品平均利润率超过35%。尽管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在纤维材料开发应用,高品质、功能性、生态型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产业链上下游的集成创新以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表现尤为出色。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纺织业虽然举步维艰,却有30%的企业销售增长了23%,利润增长了33%,而这30%的企业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98%。杜钰洲认为,原因就是这些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应尽快把技术创新从30%的企业扩展到全行业,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中普及先进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杜钰洲同时指出,除了推动技术创新,纺织业还应从3个方面加快创新步伐。首先,真正把创新落实到队伍建设上,严格遵循“以人比人”的原则;其次是继续深入推进集成创新,包括产学研、国内外相结合的集成创新是纺织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第三,加快品牌推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进而达到纺织强国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