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解读:人民币升破6.83 宽幅震荡是常态
生意社4月29日讯 关注外贸的人自然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比较敏感,自从08年底人民币快速贬值之后,理性回落之后,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就持续在6.83-6.84左右,窄幅波动。然而,4月中旬突然跌破6.83,之后经过来回往复,但上周,人民币连续走高,4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8253,创下去年11月10日以来的最高水平。不由得引发市场人士的浮想联翩:在外围的压力之下人民币要再度升值?
事实上,2008年11月底在短短几个日子内,人民币大幅贬值,连续触及跌停,其原因有几个方面,其一,当时中国的出口领先指标严重恶化;其次,当时的CPI、PPI连续大幅下滑,同时由于产能过剩及失业问题,市场预计09年这两个数据将继续走软,因此人民币继续升值将会加剧通缩压力,由此市场预计人民币将走软;其三,当时中国的大幅降息引发市场对于中国进一步降息的猜想,息差因素导致人民币存在贬值动力,这几个因素共同促使了当时人民币大幅贬值。
但时至今日,中国的外部环境依然没有变化,海外需求并没有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出口依然不理想。据海关总署3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同时2月份CPI同比下降1.6%,而3月份则再度下滑1.17%,呈现继续回落态势,PPI数据同样令人忧虑通缩是否会加剧,从这些因素来看,人民币应该贬值,但近期外汇市场上人民币却持续走弱呢?
其实,业内人士大多也普遍认为,在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不会出现趋势性逆转。近期的贬值应该意味着人民币波动幅度的加大,另外也是中国政府针对外部的压力而做出的部分回应。
另外,联想到中国政府近期对于国际汇率体制的一些建议和举措,又令人产生诸多遐思。或许近期人民币的币值变动与政府关于人民币逐步国际化有关。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央行、白俄罗斯央行、印度尼西亚央行、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六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其次就是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之前提出的建议,世界银行的特别提款权(SDR)作为世界性货币。同时,在G20峰会结束之际,国务院在4月8日决定,在上海和广东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意味着人民币将在国外担当计价和结算工具,与中国有贸易来往的海外非居民也将可以持有人民币,人民币由此成为中国和外国之间的“硬通货”。
中国由于持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在美元币值发生变动之际中国政府将非常被动,因此中国政府一直在主动,亦或被动地促使人民币逐步国际化,当然这也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之增强而出现的必然结果。从货币互换协议,再到人民币结算试点,可以清晰看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当然这个过程并非短期可以实现的,据香港经济委员会委员刘遵义预期,人民币自由兑换比想象中快来临,“快则5年,慢则10年”,并逐步跻身国际重要储备货币之一。
既然希望人民币“走向国际”,那么正常的波动是应当的。何况,近期,中国政府也曾宣布要保持人民币币值之稳定。至少从目前的迹象来看,人民币尚不具有大幅升值和贬值的趋势性方向,宽幅震荡或许是后期的正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