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产业:政策及需求酿造巨大潜力
生意社4月30日讯 “你的公司是否准备好了应对经济复苏后带来的巨浪?你会比你的竞争对手准备得更好吗?你会扩大和多样化你的产品吗?你会在你的生产中拥有更大的效率吗?你会去寻求全球性的合作伙伴吗?”4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经编产业论坛上,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总裁斯蒂芬M·华纳用这一连串的问句结束了他的演讲。金融危机下,如何应对当前的局势固然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然而将眼光放得更长远方显智者的韬略。
最低迷的时刻已过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任兴洲用一系列数据指标证明,中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刻已过去。他的论据有:今年一季度,信贷规模持续增加;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发电量降幅收窄;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汽车的消费一季度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国家;商品住房市场销售量明显回升;港口吞吐量有所反弹;最关键的是市场信心提振。经济领域的这些积极表现都表明,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已初现成效。他的这些观点得到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的认同。但大家同时也认为,目前断言经济全面回暖和复苏还为时过早,企业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
其实,和纺织业内的其他领域相比,经编产业的日子要好过得多。东华大学教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南梁介绍说,去年以来,经编产业虽然增幅减缓,但仍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发展水平。据统计,2008年我国经编工业生产总值约为13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经编织物出口额同比增长了10%以上。
另外,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对经编产业集群的调查发现了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金融危机加速了企业的两极分化,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遭遇。规模较大、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的产值和利润不降反升,既没技术和人才也没资金、盲目投资建成的小企业受冲击最大;品种规格齐全、产品生产流程配套的企业受冲击较小,局限于产品生产流程某些阶段的企业受冲击大;一些特殊产品、紧缺产品仍然保持了旺盛的销售形势;产业用、装饰用经编产品受影响的程度较小。
政策及需求酿造巨大潜力
“潜力巨大”是许坤元和王伟对以经编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前景的共同定性,支撑他们这一观点的论据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刺激及市场对此类产品的需求。许坤元看到了经编这一纺织领域的新兴产业,产品在不断向服饰、家纺、产业用领域的扩展;王伟更看重产业调整和振兴给经编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4万亿元投资中,很大比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给产业用纺织品发展带来很大的拉动作用。
王伟说:“我们正会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联合制定《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协调相关政策,指导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同时研究和完善产业用纺织品的标准和使用规范,加强生产企业及应用企业的对接,扩大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国家政策的明确支持,让产业用纺织品的明天更令人期待。
当然这种期待并没有让所有的人冲昏头脑,斯蒂芬M·华纳就给企业泼了一盆冷水:“尽管中国国内市场出现了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巨大需求,特别是汽车、环保和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但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依赖于出口市场。所以,当其他国家(如美国)停止买入这类产品时,对中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影响将会非常严重。”他认为,美国公司已经学会不只是依靠产品价格来竞争,他们不仅在产品而且在客户服务等方面确立了非常具体的应用目标,并强调创新和卓越的品质。
许坤元也客观地指出,经编企业同样面临着自主创新、加强管理、挖掘内部潜力等紧迫的任务。准备从创新入手
斯蒂芬M·华纳看到,现在很多供货商、生产商甚至一些消费商都歇业了,他说:“我们必须要变得坚强,以便在全球市场复苏时,我们能成为更强、更有能力赢利的新型企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用深思熟虑的方式考虑成本的时候,更侧重于质量与创新。”
陈南梁感受到经编服装面料对技术创新的迫切需求。现在人们对经编服装面料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有了很大提高,此类服装有无限商机。从技术角度看,经编技术最适宜编织的原料是常规的化纤长丝。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具有各种健康保健功能和舒适性的原料产品不断涌现,人们崇尚自然、环保的愿望促进了天然纤维及纤维素纤维产品的不断增长。这些原料在具有很好的服用性能和时尚外观的同时,一般都具有一些显著的结构特点,非常不利于经编的织造,因此必须通过对经编织物生产技术的创新,来达到应用新型纱线加工生产出具有高质量的经编新产品。“技术创新依然是提高经编企业竞争力的‘灵魂’。”陈南梁说。经编服装面料如此,产业用纺织品的其他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总量冠全国”的海宁经编现就在构建和谐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检测、管理、人才等服务,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