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出口价格战开打 中国三大制胜法宝应对
●新兴亚洲经济体的出口价格相继陷入同比负增长
2009年全球贸易额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最大跌幅。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看来,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全球需求锐减,特别是美、欧等发达国家出现负增长。二是贸易融资发生困难,缺口达1000亿美元,各国贸易商缺乏周转资金。三是贸易模式发生巨变,经济全球化形成全球生产链,“连锁反应”将扩散到参与该产品生产的多个国家,导致全球贸易的降速、降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四是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的萎缩,延长经济衰退的时间。
“全球需求萎缩导致新兴亚洲的出口议价能力减弱,致使出口价格近月内明显下滑(图1)。”中金分析指出,一些新兴亚洲经济体的出口价格自去年中开始下降,并从10月起相继陷入同比负增长,这意味着出口企业在近期将面临更严峻的低利润周期。
其中,韩国出口价格下滑幅度在新兴亚洲中最大,3月份同比降幅达21%.中国的出口价格同比增速从去年超过10%逐渐下降至今年3月的负5.6%,降幅为2005年有数据以来的最大。然而,中国的出口价格相对于其他亚洲区主要出口市场仍较为稳定,同比降幅也明显小于其他国家。
低中档产品的价格跌幅一般较小,而中高档产品的价格降幅明显较大。举例来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价格同比降幅在10%以内,但机械及电子产品价格跌幅普遍高于10%.对中国而言,服装和通讯出口价格仍然继续上升,其降幅也较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韩国为小。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增加值相对于这几个亚洲主要经济体为低,在这轮出口价格受挤压阶段其下降空间也相对较低。
●汇率升值,中国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
反映外部平衡的不断恶化,多国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已贬值20%-40%,以期在零利率时代的到来使货币政策失去效应时,依赖于货币贬值政策来改善它们的外部条件,降低外汇储备下降的风险。
但同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升值5%,致使中国出口企业在这一层面上的竞争力有所下降(图2)。
姚坚表示,今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较大影响。一季度全国进出口4287.4亿美元,下降24.9%,其中,出口2455.4亿美元,下降19.7%,进口1832亿美元,下降30.9%.但3月份外贸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一是出口降幅缩小。当月出口下降17.1%,降幅分别比1月和2月份缩小0.4和8.6个百分点,比前两个月累计缩小4个百分点。
然而,汇率只是出口综合竞争力中的一个因素,综合竞争指标显示中国的相对优势。
比如说,劳动力成本指标中国远优于多数亚洲新兴市场(图3)。中金分析认为,中国企业的劳工成本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有所增加,使其在劳工密集的工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特别是低中档的消费品和工业制成品。
中国现时的工资水平仍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2007年制造业每月平均工资为240美元,大幅低于墨西哥的430美元,中国台湾的1330美元、新加坡的2500美元和韩国的2870美元。然而,中国的工资却显著高于较落后的菲律宾、越南、印尼和斯里兰卡等经济体。这表明中国如能有效地进化成生产中高档出口产品的国家,其具备劳工成本优势,但在生产低中档的消费品和工业制成品时,这方面的优势将明显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