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寒意依旧 广交会成交额下跌16.9%
中国出口在短期内依然呈现下行的态势,预计回暖要等到第四季度
生意社5月8日讯 被喻为“中国外贸风向标“的广交会吹来的依然是寒风。历时23天的第105届广交会于昨日降下帷幕,机电产品、轻工产品以及纺织服装等主力出口商品的成交额,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造成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总额下滑16.9%。
“这预示中国出口在短期内依然呈现下行的态势,今年第二、第三季度还将在底部震荡,但跌幅将比之前几个月有所减缓,形势逐步好转,预计回暖要等到第四季度。”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昨日如此判断。
出口成交收缩
连续多个月阴雨连绵,不少出口企业原本期待借本届广交会订单来走出低迷。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正在世界多个地区蔓延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双重影响下,这届广交会到会采购商人数和成交额依然均出现下降。
此次广交会上,共有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436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减少9126人,下降5.2%。本届出口总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一届下降16.9%。商品成交普遍有所下降,仅个别商品有所增长。
作为出口主力的机电商品成交112.6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9.5%,占总成交额的42.9%;轻工产品成交83.7亿美元,减少15.3%;纺织服装成交32.3亿美元,减少11.7%。而食品、鞋类略有增长,分别成交4.1亿和5.5亿美元,增长3%和1.9%。受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影响,医疗器材及耗材成交2.2亿美元,增长34.7%。
去年秋季的第104届广交会上,采购商人数以及出口成交总额分别下滑9.1%和17.5%,拉开了我国外贸去年11月迅速跌至负增长的序幕。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值为4287.4亿美元,同比下降24.9%。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昨日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广交会在上届成交额有较大下滑的基础上再度下滑,由此可以推测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基本失去由负增长转正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应加强“保市场、保企业以及保住就业”的力度,预计接下来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包括上调出口退税率等政策。
周世俭同时也谈到,尽管国际市场形势不乐观,但中国家电、玩具、服装、鞋等在全球依然具有竞争优势,一些有刚性需求的日用消费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这要靠企业调整自身策略去争取订单。
产业转型升级未受影响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商务部分别在本届广交会第二、第三期组织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内销对接洽谈会。这是广交会五十三年来首次向国内采购商开放,是在新形势下利用展会平台促进出口商品内销的新尝试,并在不断总结寻求更佳的内外贸对接形式。
此外,为加强广交会成交效果,商务部研究批准,第106届广交会将对会期进行调整,撤换展会时间从现在的4天缩短为3天,每期展览时间维持5天不变。即从下一届开始,广交会的整体会期将从现在的23天缩短为21天。
广交会参展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国际采购商比以往更谨慎,将大单变成小单,长单变成短单,而且将价格压低。“土豆效应”有所显现,物美价廉的中低档商品比高档产品更受青睐。
不过,多个行业认为目前这种采购趋势并不影响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价格只是暂时能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更多企业从长远来说还是注重品牌和技术创新。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宇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谈到,在订单萎缩加速行业洗牌的过程中,一味只打价格战而忽略产品质量的企业往往容易被淘汰出局,订单反而向优质企业集中。同时,他提醒企业要注意价格避免过低以引起贸易摩擦。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张钰晶在接受CBN采访时也谈到,目前受国际采购商青睐的机电产品分两种情况,除了实用性强、单价较低的小家电产品外,高技术、环保节能等高端产品照样有不错的市场。商会在继续争取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上调,更多是为企业腾出利润空间用于研发和技术改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