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国内市场 中国需调整产业政策指向
生意社5月8日讯 世界经济前景依然晦暗不明,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健康对于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而备受关注。路透社日前以“遭到萧条打击的中国出口商在国内看到了潜力”为题,报道了举步维艰的中国出口商在危机中突围的希望。
报道说,随着全球经济低迷让他们的海外订单损失惨重,犹如纨绔子弟的中国出口商正在转向国内出售他们的产品,但这些经营从服装到电器等各种产品的出口商很难找到消费能力雄厚的顾客。由于惨烈的竞争,缺乏本土品牌和软弱的国内行销网络,他们中许多人发现打入中国国内市场异常艰难,但在失去国外市场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然而,中国作为仍然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体,公司在瞄准国内市场时面临诸多阻碍。譬如,北京给纺织和电子产品提供的出口退税政策,意味着那些针对国内市场的公司不得不对国内的顾客提高价格。一名从事电子小件产品制造的工厂主说,他们别无选择,因为他们的价格比国内的购买者的至少要高出15%。商业文化的差异也让这种转型困难重重,国内的顾客千差万别,无论在产品质量要求还是顾客自身品质或订单规模上,各方面都比海外的购买者要差一些。还有许多出口公司对出售给国内供应商小心谨慎,担心后者会偷窃他们的知识产权。
无论什么困难,一个显而易见的受益者是中国的消费者,曾经登陆西方的许多商品,而今展现在中国人自己的货架上,购物者发现他们在品种和质量方面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
上述路透社的报道看上去平淡无奇,只是反映了全球经济低迷之时中国经济显露的一些新的动向。但是进一步思索,这则报道实际上不仅道出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的潜在困境,即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引起经济繁荣时期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和经济低迷时期内外失据的张惶惊惧。更重要的是,该报道指出了中国这种外向型经济模式转型遭遇的机理不适,也就是长期指向外部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思维,内化为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国内的商业文化,成为掣肘中国发展国内消费主导的经济模式难以克服的障碍。这种障碍若不及时加以矫正或清除,内向型经济难以发育成熟,中国将一次次地周期性面对当前的这种张惶,中国的经济发展亦难体现为国内大众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
值此危机带来的转型机遇面前,我们不妨顺手推舟,转祸为福,适时调整相关政策,着力促进中国式商业文化的成长,将经济的发展建基于广阔而稳固的国内市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