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经营游刃有余:不断吸纳新知
让企业经营游刃有余:不断吸纳新知
就像火柴与火柴盒侧面的红磷涂层摩擦产生火花一样,突破性思维的获得亦需要已有经验与新锐理念的不时碰撞。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服装企业家相对保守的思想与客观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有一定关系。
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比国外快很多,外国的品牌做得很有条理,很有方法,那是二三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经营结果。中国企业从创立到几个亿的销售额可能只用了几年。
企业和企业家短期内来不及积累经验,也就没有形成定期梳理经验、吸纳新知的自觉。
看得见的利益往往要比看不见的价值更有驱动性,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聘请外部顾问,可是很多企业家却不能接受专家的整体意见,只希望从中获得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法。
很可惜,在企业问题的诊治上,中国很多的服装企业领导者选择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药单,却对整体调养的中医良方置若罔闻。
实际上,品牌企业成功的经营秘诀之一就是让自己“游刃有余”,这点经常被追逐利益者所忽视。很多服装公司介绍自己说:“我们艰苦奋斗了10年,风风雨雨、流血流汗地成长到了今天。”此话可能听起来很叫人鼓舞,我们反过来细想想,就像是“熬”了10年。
庖丁解牛之所以被叹为观止,就是因为他能做到刀入牛身而游刃有余。
我建议服装企业老板们要让自己和员工腾出时间来吸纳新知,企业家没有时间学习更有效率的管理方法就没办法进步。
目前,一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开始设立CKO(首席知识管理官),系统而有效的知识吸纳体系正在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竞争利器。
50%的理性+50%的感性:平衡艺术与市场
好的服饰品牌是艺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理性与感性应该各占一半。感性就是品牌的品位和设计,理性就是创意的执行和经营方法。做好前者,后者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比如在法国和意大利,企业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服饰品牌,可是我们感觉不到他们的员工有多忙,因为管理者追求的是提升品牌的价值,而不是产量。品牌发展到后期,理念、水平、品位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在中国,对服装大品牌的定义却是专卖店、营业额的多少,企业有很多在国内的销售网点,品位却没有得到提升。
众所周知,现在服装大品牌的老款叫经典款,一般商品却是库存旧货。价位不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随着经营成本的逐步提升,低价打折只会损害销售利润及品牌竞争力。
品牌商品的价格包含了商品价值与品牌价值,商品价值分别不大,企业要懂得经营品牌的价值,独特的艺术魅力才是服装品牌永不褪色的附加值。
中国服装企业借助改革开放成为东部淘金的排头兵。而现在,成长过快的中国服装品牌需要通过补习“情商”实现软着陆。
“情商制胜”将成为中国服装企业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国际舞台上自成一家的“中国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