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三大理念
生意社5月11日讯 近年来,欧盟对中国鞋类产品实施反倾销,在国内一片声讨声中,不乏自我审视的见解。利益永远是双向的,只有共赢局面,才能维持正常的贸易平衡。中国鞋类企业在积极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应该超越产品竞争层面,从打造品牌的角度多一些企业战略发展的思考。
坦率讲,出现欧盟反倾销浪潮和西班牙中国鞋城被烧事件,与中国鞋类企业缺乏品牌战略,出口产品价格太低有很大关系。从欧盟的角度出发,中国小企业为争抢市场不惜互相杀价,将价格压得极低,这不是最佳和长期发展之举。中国鞋类企业目前是在纯粹地做产品营销,不像中国家电、IT企业那样,通过品牌建设,形成品牌海外影响力,推动持久性的企业发展,是典型靠低价产品拉动市场购买,而不是引导市场需求拉动产品销售。中国鞋类出口企业同质化严重,产业结构趋同,产品线单一,缺乏产品创新,大家都在一座独木桥上竞争。企业只有用符合市场规律的理念,全员上下实施品牌战略,走品牌制胜之路,才能摆脱“恐反倾销症”,强化品牌的生存能力,真正把市场抓在手里。
勤练“内功”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虽然全球消费市场都在萎缩,出口鞋类要想在国际市场继续占领较大份额,在当前情况下,勤练‘内功’是企业未来一个时期的法宝。”一家苏州制鞋企业总经理说。
我国鞋类产业结构还不完善,产业层次不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不强,特别在产品设计和商贸方面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实,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鞋类行业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练内功,引进先进的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培养高端开发和设计人才,提升企业精品生产能力;保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从上到下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监控;拓展国际市场,解决我国鞋类优势产品和品牌的市场;搭平台,创建高端产品研发平台和国际商贸平台,增加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品牌中长期发展强基础;促重组,注重对鞋类行业进行资源重组,打造产业发展的新生态链。
塑造品牌的独特核心
鞋类不同于高科技产品,产品高度同质化,单纯靠产品本身的功能已经不能打动消费者,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感受,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应提炼品牌的个性与精神,附加和融合到品牌中去,形成独特的品牌诉求,赋予产品更多的情感价值,在给消费者提供产品功能的同时,提供更深层次和更多方位的情感价值。现在中国鞋类品牌塑造,过于表面化,缺乏内涵,竞争品牌之间定位模糊,难以有效区别。一些运动鞋品牌明星代言风潮,这些明星传达了时尚、运动、个性的品牌诉求,但这是同类产品的共性,品牌形象严重同质化,差异化的品牌理念并没有被塑造和传播出来,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理念不明确,对产品市场扩张支撑力不足。又如一些皮鞋的品牌塑造,均是一些符号性、外在的表现,品牌给消费者的情感和心灵价值缺失,无法吸引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在国内做市场尚且如此,更何况拓展海外市场。像一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如耐克“JUST DO IT”,阿迪达斯“运动无止境”,李宁“一切皆有可能”,都是非常成功的品牌核心理念塑造,也是产品能卖出高价格的重要原因。因此,塑造品牌的独特核心理念是品牌走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法宝。
实施多重品牌战略
中国鞋类产品大量出口国外,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低成本,但因为盲目竞争,导致产品价格极低,企业利润微薄,如果直接以运作品牌方式去做,在产品与品牌没有改善情况下,用单一提价方式,势必降低企业竞争力。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在保持低价品牌同时,建议起用多重品牌战略。
打造第二品牌,作为企业战略性品牌,避开竞争激烈的低价位区间,全面导入现代品牌管理体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价格,进入中高档市场。企业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建立品牌运营机制,逐渐摆脱产品越卖越多,利润越来越低的困境。
打造区域性强势品牌。进行海外市场拓展,要有营销战略思想,切勿眉毛胡子一把抓,首先选择一处战略性基地市场,作为海外根据地,再向其他地区辐射。品牌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具有扩张性。企业根据自身资源整合能力,有选择地进入到欧洲某个区域把品牌做大做强,要比盲目的全面撒网更为明智。比如,可先进入欧盟实力相对较弱的东欧或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采取广告、公关、促销等形式,建立品牌影响力,避开意大利等发达国家鞋类品牌的打压,再逐步向更发达地区渗透。
打造本土化的品牌形象。中国鞋类品牌进入海外市场,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品牌注入本土理念,以亲和性的品牌形象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同。例如,李宁进军欧洲市场,赞助西班牙男女篮,通过体育营销,获得广泛报道,深得西班牙以及欧洲消费者好感,树立了国际品牌形象,为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营销代替产品营销,以品牌推力拉动产品销售,中国鞋畅销海外,远离反倾销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占领中高端市场的时机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