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绘:能否为南充丝绸披上华丽外衣?
生意社5月15日讯 古人在丝绸上题字绘画的历史很长,而真正成为一门工艺并得“蜀绘”之名的历史却不过30来年。
谈到蜀绘不得不提到一位70来岁的老人刘成才,作为四川美院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刘成才毕业分配到南充绸厂设计室。当时,办公室一对新人为添喜庆请刘成才在蚊帐罩联上绘画,刘成才以植物性颜料在罩联上绘出小幅写意花鸟,经高温固色后在新房中挂出,顿时蓬荜生辉。
上世纪70年代,刘成才和设计室的其他设计师开始在手绢、方巾、睡衣上绘画,并且拿往北京展销,引起轰动效应,蜀绘开始走出四川,并在全国打响名气。2005年,在杭州的首个“世界丝绸博览会”上,南充展出的镜擦、睡袍、蚕丝被等工艺品获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蜀绘也被誉为和蜀绣、蜀锦齐名的“蜀中三绝”之一。
艰难的市场开拓之路
尽管被誉为“蜀中三绝”之一,蜀绘的市场开拓之路其实并不顺利。
上世纪80年代,刘成才在成都看到他之前的学生用一种丙烯化学颜料往丝绸上绘画,这种颜料绘成的图案触摸较硬,而且不耐洗,不过出乎刘成才意料的是,就是这种他不是很看好的工艺品在当时竟然卖得很好。
刘成才一回到厂里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厂领导说了,厂里非常支持,于是组织了刘成才等几个人正式开始手绘工作。自此南充的大街小巷四处都能见到蜀绘的方巾、手绢以及其他手工艺品。“不过只畅销了两年多时间,成都和江浙等地的同类产品汹涌而来,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些竞争产品多是用化学颜料绘制的,刘成才为了避免同类竞争,开始走差异化的道路,专用天然植物染料绘制,但是这种染料当时易浸的缺陷尚未解决,绘制难度大,而且成本较高,市场也难以打开。
2003年,丝绸公司老总苏明利从香港裕华百货公司获得了一笔几十万元人民币的蜀绘订单,苏明利请出已经退休的刘成才,并从六合和阆中等地一共抽调了十几个人加班加点绘制,终于按时交货,而且客户十分满意。于是这十几个人的班底得以保留下来,并成立了蜀绘丝绸研究所。
据刘成才介绍,蜀绘丝绸研究所后来除了方巾之外还做了包括睡衣、旗袍等很多产品,“南充在丝绸大厦5楼有个窗口,成都、北京也有一定的展销点,但是销路一直都没打开。”另一方面,蜀绘产品价格昂贵,像一块蜀绘方巾在2005年就要卖710元,“价格高了,一般人也买不起。”
蜀绘的发展之路
在从事蜀绘研究和设计的另一重要人物,蜀绘丝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高作庆看来,蜀绘的市场一直没有打开,主要是没人真正愿意花心思来做这个事情,“销售渠道基本还没打开,之前也只是把精力放在科研上面。南充每年在蜀绘上的投入连科研经费都难以保障,更别说去大力开拓市场了。”不过高作庆也承认,蜀绘已在科研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颜料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蜀绘的市场潜力很大,只要肯花力气开拓市场还是很有前途的。
接手蜀绘丝绸研究所之后,四川顺成纺织品有限公司组建了一个新的蜀绘公司,专门从事蜀绘的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目前蜀绘的市场主要还是集中在政府机构的订购,而且以礼品为主。这块市场相对稳定,不过还有潜力可挖,在工艺和品种方面经过改进和创新,能吸引更多的订单。”公司董事长王尚雪告诉记者,蜀绘的另一出路就是外销,目前他们公司主要通过沿海客户向东南亚等地方推销蜀绘。
丰富蜀绘的题材也是蜀绘的出路之一。王尚雪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开发了三国文化系列题材的蜀绘产品,可以借助南充的旅游市场打开销路,也可对外推广。而如何开发出适合年轻人胃口的蜀绘产品则难住了王尚雪,“他们有喜欢卡通动漫的,有喜欢游戏人物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有比较成熟的工业印染产品,如果采用手工的蜀绘,年轻人是否有能力和意愿去购买还是个问题。而且蜀绘要靠手工绘制,难以大规模生产,这也是妨碍它产业化的瓶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