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机遇显现 四川服装雄起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等政策带动下,四川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农村市场消费增长加快。据对四川省大中型批发和零售业统计,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2.1%。
四川本土服装经销商正打算将重心转移到灾区市场。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九龙商会会长朱中平说,这是由于地震加上金融危机的袭击,让西部地区最大的服装集散地九龙广场商家业务损失在3成以上。据悉,此前为激活2008年秋冬旺季销售,部分商户主动将灾区专卖店服装零售价格下调10%,受到了灾区市场欢迎。
尽管很难判断灾区人民价值观变化,是否助长了服装销售热潮,但可以肯定的是,四川作为一个潜力巨大的服装消费市场,其能量正在逐步释放。对此,四川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杨淑琼表示认同:“四川服装消费市场相当大,川人将消费量的近1/10放在了穿上,服装年消费达170多亿元。”
产业链西移
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是四川彭州市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总经理廖年最焦头烂额的一段时间。地震加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使得这个刚上马的彭州市重要产业项目一度举步维艰。转机很快出现,一项在西部地区首次运用的创举使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看到了希望。
据相关政策,在这里,服装企业购买面积1350—526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可以在首付3—5成后办理按揭。这意味着,服装企业投资几十万元就可拥有独立产权的生产厂房。廖年透露,产业园总投资60亿元,占地3300亩,“其中,一期已开始招商,有意向的企业已达140多家,目前已签约20多家,平均每3天就能成功签约1个项目。”
灾后重建,商机无限——这似乎已成为坊间普遍观点。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成为印证:灾后恢复重建投资力度明显增强。重灾区投资成倍增长。各类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产业投资758.8亿元,增长52.8%。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近日也表示,截至2009年4月底,灾后恢复重建已完成投资3600多亿元,约占规划总投资的三分之一。灾区98%的工业企业已恢复生产;95%以上的受损商业网点已恢复经营。
这一组数据似乎可以说明:大危机后必有大机遇,百废待兴的震后市场正是各个企业关注、逐鹿的焦点市场。
廖年也感受到了这一年来企业由冷到暖的态度变化。不久前,廖年携团队首次参加海博会,他发现很多福建鞋服企业都看好西部市场,希望能够找到互利双赢的商机。
对此,石狮纺织服装同业公会会长蔡东升坦言:“成都是我国中西部重要城市,当地人口多,市场大;而石狮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完整,如果能在成都附近的彭州投资办厂,建立开拓西部服装市场的桥头堡,也是不错的选择。”
“巨大的市场需要对应巨大的产业。”这曾是一位来川考察的服装企业家所发出的感叹。据了解,沿海大型服装生产厂家进入四川投资,首先就要看当地能否解决产业配套问题。而四川尚未形成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最终成为很多服装企业放弃落户四川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作为汶川大地震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彭州致力在3-5年内成为“西部服装之都”的愿景正呼之欲出。据悉,根据成都市的整体规划和成都服装产业化北移的趋势,彭州目前已形成了以盛泰工业园、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濛阳镇万贯服装产业园为主的三大服装产业园,涉及服装及辅料、绣花、印花等20个门类,未来将逐步形成完整的服装产业链。
可见,在四川进行经济重建的过程中,满载希冀的产业重建和重新布局的大船已经整装待航。破立之间,孕育着新的希望。业内人士分析,东南沿海纺服产业链西移已成大势,未来三年,随着四川服装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也将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