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家纺企上当受骗 “纺企杀手”如何设局
应对:在货物离开中国前
要把有争议的问题及时解决。例如货物质量,在合同中可明确规定,发货前由美方派人或指定代理验货,签字认可,以避免货到美国再起争议。如的确需要美国FDA检验的食品、药品等强制性检验产品,应事先明确处理方法。否则货物在码头,进退失据,徒然增加仓储费用。
另外,交货期不能早于也不要晚于合同规定,以免引发纠纷。
风险3小利诱在前大欺诈于后
商业欺诈案件,开始时几笔金额不大的合同均能顺利执行。骗取中方信任后,合同金额变大,支付方式转为远期收款或放账。这时美方以质量不符或种种理由,拒绝付款。
这是贸易欺诈惯用的伎俩。小利诱在前,大欺诈于后。当然,也有产品品质引发的争议,双方各执一词。商业纠纷和商业欺诈有时很难区分。一般来讲,美国进口方退货不要,就不能认为商业欺诈,因为进口方无利可图。如进口方收货后,再以品质有问题拒不付款,就要具体分析。
应对:在美国做好损失准备
中国企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预先做好损失准备。对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可以采用保理业务,虽然多支付一笔保理开支,但可确保大笔金额的安全回收。发生争议,货物应存在自己仓库,以后可以转售第三方或削价处理,避免风险。
风险4骗子公司在华骗“介绍费”
中国各地为积极引进外资,有诸多优惠政策。如有的地方对引进外资的介绍人有奖励政策,引资成功后,介绍人可得到3%~5%投资额的奖励。外资公司就利用这点行骗。
这类公司通常在华设有代表处,有完整的合法注册文件。公司应邀参加引资谈判,并指定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酬金由中方支付。项目签约后,中方支付介绍人奖励金的50%,另外50%在外资到位后才给介绍人。然而这时,外方开始百般刁难,拒不履约。介绍人将奖励拿走以后,就会失踪。随后,美国公司代表处或关闭,或转移,再去其他地方行骗。
应对:这类案例,美国公司代
表处与介绍人的关系、与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外人可以想象,但无真凭实据。美国公司签了投资合同,又改变投资意愿,也很难定罪。遇到这种情况,应对骗子公司及时曝光。可以建立一个网站,将对方企业法人代表给予曝光,避免这类企业再去行骗。
同步播报
纺织服装出口今年日子难过
在人民币加速升值和劳工成本提高两大威胁之外,最近又风传纺织服装出口退税有可能再度降低,今年纺织服装出口将面临多重严峻考验。
记者从“第一纺织网”获悉,最近有关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消息源源不断,据悉,环保总局已向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提出了取消39种“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的建议,同时厦门总商会传出消息,今年服装纺织品的出口退税可能还会下调,调整幅度可能高达4%。
虽然有关传言尚未被证实,但对于已经饱受人民币升值和劳工成本上升及美国“次贷”危机等困扰的纺织企业来说,无疑加深了对出口前景的忧虑。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方才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纺织服装出口行业已有不少中小企业停产,一旦出口退税再大幅下调,行业利润进一步遭压缩,不排除有更多小企业“人间蒸发”。
出口退税面临不明朗因素,不少纺企已闻风先动,提前寻求规避对策。据悉,一些出口企业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正在加紧速度,要把近期出口单子尽快做完,甚至连夜装船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