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一周年喜忧参半
生意社5月22日讯 “限塑令”实施近一周年了。记者昨日在走访市场时看到,曾经的用袋大户――超市通过收费等方式使塑料袋的用量明显减少,但菜市场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情况却一直存在,而且有许多是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面对超市、菜市场的两重天,分析人士指出,缺乏监管和有效替代品是问题的关键。
大型超市:过半顾客自带环保袋
“限塑令”将满一年,超市商场通过价格杠杆的作用,对塑料袋实施有偿收费使用,效果到底如何?
在红星路一家超市收银台前,记者观察到,正在结账的4个收银台前,消费者都各自带着环保袋。只有一结过账的女士手中拿了一个超市提供的“手撕袋”。收银员告诉记者,禁塑令实施后,许多市民买东西时都自己带环保袋。
“没有‘限塑’前,我们每年用于塑料袋的投入大概在150万左右,而现在估计只占到原来金额的三分之一。”徽商集团红府超市企业经理李奇向记者介绍。
合家福相关工作人员也证实,未限塑前,合家福超市使用塑料袋每天约在十几万只,而现在平均下来每天不到2万只。
集贸市场:塑料袋卷土重来
记者在七桂塘菜市场逛了一圈下来,手中提了大小5个塑料袋:7个鸡蛋一个塑料袋,3个菜椒一个塑料袋,4个西红柿一个塑料袋,两头蒜一个袋。老板们的回答出奇的一致:“不用是不可能的。”
据了解,其他集贸市场内,超薄袋大量使用的情况也较普遍,市场管理者对此熟视无睹。
对于大量免费提供塑料袋,商户也有苦衷。蔬菜、肉类等生鲜食品,在超市是免费提供连卷袋的,但是在集贸市场却要求收费,商户普遍认为是不公平市场行为。另外,销售蔬菜、肉类等食品时,考虑到顾客担心的食品卫生问题,就不可能将顾客买的食品类放在一个购物袋里,只能用塑料袋单独包装。
环保袋厂商:吃“饼”的人多了价格就很低
“今年很差,价格很低,只能保证工人正常开工。”安徽奥凯无纺布制品公司的工作人员殷先生介绍,从2008年10月份开始,一度红火的环保袋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殷先生说,受去年金融危机影响,许多纺织业转向内地市场,这直接导致了价格竞争,利润下滑。殷先生感慨,“吃饼的人多了,价格也在下降。”如今一个环保袋一般为一块钱,毛利润仅一两毛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不合格塑料袋仍大量在市场上流通,使得环保袋的销售难以打开局面。”
环保人士:有替代品才能彻底限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人士认为,塑料袋在集贸市场上的大量使用,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上存在漏洞;另一方面与商户怕影响生意和“法不责众”的心理有关。集贸市场“限塑”难的关键问题是市场没有塑料袋的替代品。
安徽省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项澄生则认为,塑料袋确实给群众的生活提供着某些方面的便利,因此不能只是一味的“禁”。即使是我们正在使用的环保袋,因为用后的清洗,也会带来相关环境、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项澄生表示,除了鼓励替代品外,国家还可以出台相关鼓励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以引导塑料行业的发展。同时可自然分解的“双降解塑料”推行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沈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