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二七区打造女裤之都 河南服装要突破瓶颈
【高层关注】“朝阳产业、民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
河南纺织服装业一直感念一个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
事实上,“书记的批示”已经成为河南服装圈里的一个“暗号”。河南服装人能清晰地说出这句话的由来——2005年5月8日,即“五一”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徐光春看到“大河网”上《郑州女裤全国销量第一,“豫派服装”惊艳中国》的报道后,作了重要批示:“应趋势而上,打响郑州服装业的品牌。”
一直处于自生自长状态的郑州服装业,开始感受阳光扑面的惊喜滋味。
今年5月5日,徐光春就加快纺织服装业发展在郑州市调研时指出,“无论从全球、全国还是河南来讲,纺织服装业都是朝阳产业、民生产业、优势产业,也是支柱产业。说它是朝阳产业,因为纺织服装业永远不会过时、永远不会淘汰、永远不会消失;说它是民生产业,因为纺织服装业生产的是生活必需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活;说它是优势产业,因为我国是产棉大国,河南省是产棉大省,纺织又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这方面我们拥有丰富资源,加上河南有近1亿人口,我国有13亿人口,市场广阔,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河南来说都是优势产业。说它是支柱产业,因为纺织服装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纺织服装业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要使河南尽快走出危机阴影,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拉动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非常必要,非常重要,不失为一个良策。”徐光春在5月5日的调研中说。
【河南实践】河南新梦:“不仅要有大纺织,更要有大服装”
“河南不仅要有大纺织,更要有大服装!”昨天,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李国松在论坛上抛出这样一个观点。
这位河南纺织战线上的“老兵”认为,几十年来,河南至今都还能够称得上是纺织大省,但纺织产业链条延长迟缓,主要是服装产业不够发达,远远落后于大局势。在如今服装产业转移大势面前,我们应该起而呼之,河南不仅要有大纺织,更要有大服装。
据了解,中国服装协会已正式把河南确定为承接服装产业转移的试验地区。河南相关部门正在紧张制订“河南服装业迎接产业转移高层对接会方案”,拟于今年下半年召开的这一对接会,值得期待。
而郑州,则是河南实现“大纺织托起大服装”梦想的重要区域。郑州市副市长孙金献说,郑州是国家“一五”时期确定的全国重点纺织城市,是国家四大老纺织基地之一,纺织业起步较早,产业基础雄厚。与纺织业发展相比,郑州服装业的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迅猛、成绩辉煌。截至去年年底,郑州市共有服装生产企业2000多家,初具规模520多家,全市服装拥有自主品牌500多个,从业人员达到30万,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出口创汇5250万美元。其中,年产化纤女裤1.6亿条,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郑州女裤已成为全国化纤女裤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