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配额引发权力寻租 棉纺企业等米下锅
生意社5月26日讯 记者近日在邢台、邯郸等地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过高,而进口棉又受配额限制,致使大部分纺织企业棉花储量不足,工厂设备时开时停,纺织企业面临“等米下锅”的困境。
河北纺企棉花告急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全省大小棉纺企业数百家,涉及到棉纺织的产业工人大约40万人。棉花价格直接影响棉纺织企业正常生产。目前,河北已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棉花短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邯郸市第二棉纺织厂眼下的开工率仅为40%。记者在该厂的原棉仓库看到,存储能力达1000吨的库房只剩下散乱堆放的棉花下脚料,数台棉花垒包机闲置在场外。仓储处处长任家对记者说:“自2008年以来,厂子的原棉储量就出现了不足,所存棉花仅够维持20天的生产。”
记者随后见到两辆运棉卡车驶入厂区,据工作人员介绍,车上所载的是从天津港进口的棉花,等不得入库就被直接送往了生产车间。
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汉波说,“据我们测算,国内棉花价格比国外每吨高出了2000元到2500元。这对于国内纺织企业来讲是个巨大的压力。因为国内纺织企业的一半产能供出口,成本上的巨大差价令国内纺织企业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河北邢台方圆纺织印染集团拥有纺、织、印、染等全能生产格局。副总经理张富贵说,棉花收储制带来的市场棉花短缺,使得棉价不稳定。国内市场上棉花价格上涨了,而企业制成的棉纱、棉布在国外市场售价却难以相应上升,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小。利润空间小就造成企业流动资金运转困难,企业缺资金,棉花的库存就严重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进口配额引发权力寻租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棉花被大量收储后,可供市场流通的棉花出现短缺,价格持续攀升。同时,进口棉花又受到配额限制,从而加剧了企业无棉可用的状况。
薛汉波说:“据我们了解,收储价格虽然涨到12600元/吨,但是价格的收益,真正的棉农并没有得到,高额利润大部分进了中间商的腰包。”
河北宏鑫纺织集团董事长陈殿雄说,纺织企业自己纺纱不如直接进口国外低价纱划算。比如,在国内纺一吨21支纱的成本在17000元/吨左右,而进口同类纱,口岸价只有14000元/吨左右,相差近3000元。
“进口配额制对于棉纺企业来说是道槛。因为谁有了配额,谁就可以买到低价棉,实际上造成了一种权力寻租,大家都在找配额、买配额,甚至有倒卖配额的现象发生。”河北邯郸海盛威集团圣棉公司董事长徐晓群说。
中国的纺织企业现已完全融入全球竞争,比国外的纺织企业更有竞争力,但由于印度等国家,棉花进口没有配额,没有关税,市场价格在10200元/吨到10600元/吨之间,比我国棉价每吨低3000元。这样的成本差价使我国棉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
薛汉波说,纺织企业利润低,风险比较大,资金周转困难,银行有钱也不愿贷给纺织企业。
棉花流通渠道何时畅通
河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耿蜀平说,目前棉纺织企业的毛利润在3%左右,按照各等级棉花的平均价测算,如果价格超过13000元/吨,棉纺织企业就无利可图。这会直接影响到几十万产业工人的吃饭问题。
薛汉波说,邯郸海盛威纺织印染集团只有60%的产能在开工,40%的工人在家待业,这些工人每个月只能拿到相当于邯郸市低保标准一半的工资,养家糊口都成问题。纺织行业也是一个涉农行业,90%的纺织企业录用农民工,城市企业一旦停产或是半停产,先裁掉的就是农民工。但受棉花收储部门利益影响,决策部门很可能会得出现在还不需要放储和发放配额的错误判断。
为此,河北棉纺织企业负责人纷纷要求,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适度放储、放配额,帮助纺织企业渡过难关。同时考虑到河北是中国纺织大省,冀南棉区是河北棉区的主体,棉田面积占农田面积的八成以上,全省围绕棉花产业的从业人员至少300万人。国家应对棉花生产采取直补政策,让棉花价格真正按市场规律运行。给棉农直补后,国家可以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来给农民适当补贴,既保护了农民利益,又增强了纺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张富贵还建议,政府可以通过发放棉花调销贷款的方式解决企业购棉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既缓解了棉农的压力、收棉站的压力,又给企业生产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