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求解经济复苏政策 推动纺企“海外大抄底”
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义乌的一组数据也佐证了上述说法:4月份,金华海关共接受小商品报关单2.8万票,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1万标箱,环比分别增长3.3%和4.5%。当月义乌小商品城景气指数回升到1044点,环比上涨19个点。
在全球著名的袜子生产基地浙江省诸暨市大唐镇,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取消针对袜子的出口配额之后,今年仅该镇袜业出口企业就增加33家;杭州市政府发放的旅游消费券效果开始显现,一季度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约160亿元,同比增长12.1%。
政府“推手”升级
“就算没有金融危机,浙江一些地方的产业危机可能也会发生。”王振滔说,浙江的一些企业规模较小,行业产能过剩,出口增长以数量为主,整体利润率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引发贸易摩擦。他认为,“这就需要政府引导,进行转型升级。”
事实上,浙江已经在改变对民营经济“无为而治”的思路,力推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此前对记者表示,浙江省从去年就开始调研,8月份集中开展了组织学习会,进行了研究,“9月份召开了常委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部署”。
“(转型升级)实际上就是怎样实施自主创新的行动计划,实施产品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推进这几十个重大的公共项目的进展等等。”赵洪祝说,该省在一些研发领域里面特别是战略研究院的议程也提上来了,比如或许在杭州附近打造一个“科技城”,以此推动企业的产业升级。
浙江官方对企业出口的推动和海外收购的鼓励,更是暗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与愿景。王振滔介绍,温州海关针对该企业的出口,设计了一份个性化服务方案:优先办理加工贸易等通关手续,与企业交流商品和市场信息,提供鞋类出口统计信息和相关分析,协助企业开展市场分析;做好政策服务,协助企业开展反倾销应诉和调查等。
王振滔认为,这样的政策扶持,企业的出口“不扩大都难”,这必然也使得“工业经济进一步回暖”,浙江经济“复苏可期”。
在“走出去”方面,浙江省已经出现新突破––仅在台州,今年一季度,就有吉利集团以香港上市公司名义出资9000万澳元成功收购了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DSI自动变速器公司;浙江华海药业在美国的研发中心增资300万美元;浙江好兄弟鞋业在俄罗斯增资860万美元;浙江温岭富岭塑胶在美国投资800万美元设立研发产销及仓储等项目。
“突破”还在继续,记者了解到,浙江省近期将出台支持和扩大浙江省企业海外并购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康奈)、泰国罗勇(华立)、越南龙江(海亮)等国家级工业园区,并在海外为浙江企业打造更多的集群式境外投资平台。
在温州,根据新出台的《温州市2009年度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若干扶持措施》,该市将安排1.5亿元财政资金扶持民企“走出去”,并将争取试行境外放款改革及个人境外投资试点,拓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资金瓶颈。
“经济结构已经在调整。”范晓屏举例说,2月份以来,浙江黑色冶炼、有色金属、石油加工等耗电大户产值都有明显下降,而与此相反,一些耗能较低的轻工业如纺织、服装甚至是第三产业等,用电量有所增加,“浙江经济有望在全国率先企稳”。
多方政策力推之下,浙江企业家也开始重振信心。根据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浙江企业家信心指数出现探底回升,达97.9,比去年四季度回升9.1点,是去年大幅回落后首次出现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