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因地制宜落实国家轻纺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生意社5月27日讯 轻纺工业是四川省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但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为保增长、调结构、抑下滑、保就业,四川省因地制宜,积极落实国家轻纺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一、四川省轻纺工业发展情况
四川省是全国粮食、油料、蚕茧、苎麻、柑桔、茶叶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和五大牧区之一,猪牛羊肉年总产量居全国首位,轻工业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十位,纺织工业经济规模居西部前列,形成了“川酒”、“川猪”、“川烟”、“川鞋”、“川茶”等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涌现出了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希望集团、高金食品、宜宾丝丽雅、华润锦华等全国知名轻纺企业。轻纺工业成为了四川省盆周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繁荣县域经济、促进农产品增值转化的重要力量,在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2008年,四川省共有规模以上轻纺企业4156户,从业人员81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3806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工业增加值1567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销售收入4025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利税总额483亿元,同比增长50.3%;实现利润总额223亿元,同比增长48.5%。轻纺工业总产值连续4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为四川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扩大就业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四川省轻纺工业的影响
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对实体经济影响的不断蔓延和深化,四川省轻纺工业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效益下滑。2008年,全省轻纺行业亏损企业同比增加13.8%,亏损企业亏损额达17亿元,同比增加1.4倍。二是出口受到严重冲击。2008年,全省轻纺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4.8亿元,同比减少14.7%。高档白酒、猪肉、罐头、棉纱、丝绸、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出口减少40%以上;成都制鞋企业外贸订单下降60-70%。三是停产减产企业增多。2008年10月以来,三分之一造纸企业被迫进行停产检修或限产保价,大部分制鞋企业压缩产能,劳动密集型轻工企业停产倒闭增多,造成严重的就业压力,对社会影响极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四川省轻纺工业出现了回暖迹象,但增幅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1-3月份,轻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68亿元,同比增长24.2%,增幅同期下降9.2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11.5亿元,同比下降17.5%。纺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同比增长19.8%,增幅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7.1亿元,同比下降13.1%。
三、四川省落实国家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情况
(一)结合实际制定配套计划。为保增长、抑下滑、调结构,结合国家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从省情出发,组织编制了《四川省轻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和《四川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
(二)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国家轻纺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印发后,四川省积极组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对接,共组织上报轻纺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42项、总投资达378亿元。
(三)加快实施一批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四川省工业发展资金设立了轻纺工业调整和振兴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和引导全省轻纺企业重大项目建设。2008年共安排63项轻纺工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共安排资金4450万元,引导企业固定资产投资45.6亿元,银行贷款22.2亿元。
四、四川省经委对防止轻纺工业大幅下滑的工作打算及政策建议
(一)积极拓展轻纺工业品销售渠道。依托国家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及灾后重建、牧民定居等民生工程,支持企业加快延伸销售渠道,大力推进轻纺工业品“下乡行动”,积极开拓农村销售市场。建议国家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退税率,积极稳定国际市场。
(二)加大对轻纺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国家已经出台了缓解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措施,但中小企业普遍反应政策仍难以落实。建议当前应着力突破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推动金融机构尽快落实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系列政策。
(三)设立轻纺工业调整振兴专项资金。为从国家层面组织实施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轻纺工业重点项目,建议组织设立轻纺工业专项资金,对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保障食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重点项目予以大力支持和引导,增强轻纺工业发展后劲。
(四)积极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推进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建议从国家层面推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实现东西部地区错位发展、协调发展。
(五)规范资源性行业投资行为。去年发生的问题奶粉事件对乳制品行业影响深远,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不顾资源限制而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和恶性市场竞争。建议从国家层面规范资源性行业投资行为,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防止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恶性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