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依靠信息化走出金光大道
在生产上,制鞋行业具有劳动力密集、产品款式多、码数多、单款鞋子订单批量小等特点;在销售上,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又经常造成市场信息反馈滞后。依靠信息化解决上述管理困境,让金猴集团走出了一条金光大道。
“我们信息中心的成员包括: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电工、录入人员,甚至还有木工。”金猴集团信息中心主任张雅琳说:“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保证整个网络设备和程序运行正常,配合业务部门用好ERP,负责监督、培训、指导ERP的运行情况,满足基层和领导层的IT需求,并自主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
谈到如何应对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时,张雅琳认为:“关键是要找准IT部门的定位,我们已经把信息中心在整个企业里的定位确定为:一个服务于企业所有部门的服务部门。”
始建于1951年的威海市金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拥有55年的制鞋、制衣经验,是中国“老”字号制鞋、制衣企业之一,现拥有资产8亿多元,职工5000多人,主要从事皮鞋、运动休闲鞋、鞋材、皮具、服装等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并涉足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商业、酒店、物流等多个领域,综合实力位居中国皮革制品行业前三强,系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国家大型工业企业之一。
2008年,金猴集团的目标是生产皮鞋800万双(其中出口200万双),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0亿;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为此,加快信息化改造步伐已经成为集团正在进行的三项改革之一。
突破行业之困
为了适应季节及款式的快速变化及个性化的生产需求,制鞋业几乎都面临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生产周期不断缩短、部门间重复劳动严重、物料管理成本过高、批号管理困难、信息反应滞后等问题。
制鞋业的生产过程一般分为样品开发、业务沟通、采购、仓库、生管、裁断、备料、针车、成型及成品出货等。一个制鞋工厂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生产周期、品质和成本三个方面。因此,信息反馈周期漫长和打版频繁更改,成为鞋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压力。
但凡离散型制造业,不论电子、机械,还是服装、纺织,企业都几乎一成不变地使用着通用型ERP。但每一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制鞋业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劳动力密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产品款式多、码数多,以及单款鞋子订单批量小等特点,使其生产管理成为一件复杂的事情。
过去,制鞋业仅仅使用一些自己开发的小型系统帮助管理库存和采购等行为,这些系统仅仅是手工工作的简单模仿,很少能够对业务流程改进有显著提升。如何使制鞋企业能够充分地利用成熟ERP系统的先进管理思想,又能最大程度地符合传统业务的习惯,成为制鞋业IT管理的关键。因此,在选型ERP系统时,就必须关注制鞋业的生产管理特点。“我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下工夫选择好的ERP产品,不如先练内功整理好流程,让企业来用好ERP产品。”张雅琳认为制鞋业虽有通病,金猴集团亦有其自身的“病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