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服装:振兴从细节抓起
培育品牌壮大集群
“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而比信心更重要的是将有关政策有条不紊、准确细致地落实下去。针对目前山东省服装业高新技术产品比重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品牌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滞后等问题,在日前山东省政府刚刚公布的《山东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我们可以发现,“加快山东省服装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培育自主品牌、壮大产业集群”成为了工作的重中之重。赵传香也对此向记者进行了解读。
她认为,首先要加快服装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特别是支持新郎、鲁泰、即发、桑莎、诸城裕泰、舒朗、迪尚、绮丽、耶莉娅、仙霞、红领、兰雁、海珊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按照“强化特色、壮大优势、培育名牌、提高档次、突破辅料、开拓市场”的思路,促进服装产业链发展。具体来说,要突出抓好服装设计,壮大男装品牌,做强针织服装、做精高档色织衬衫、做大牛仔服装,培育女装和时装。加快发展西服、高档色织衬衫、系列牛仔服装、男女时装、职业装和高档针织内衣、休闲运动装、针织时装八大类产品,以此带动面料、辅料、设计、技术、工艺、品牌、广告、营销、服务等产业配套发展,进一步拉长产业链。
其次,要培育一批自主品牌。一是以鲁泰、即发、如意、希努尔、魏桥、亚光、孚日、纽士达、兰雁、东升等纺织服装10大品牌为龙头,支持品牌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增加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及科技含量,使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和保持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加大品牌经营力度,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不断扩大销售区域和市场覆盖面,搞好售后服务,提高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二是鼓励舒朗、如意、耶莉娅、迪尚等品牌企业抢抓机遇,利用国外知名品牌企业调整重组的机会,积极与国际品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国际品牌,提升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三是鼓励新光、岱银、泰丰、亚光、兰雁、即发、莱芜银河、元首等品牌企业“走出去”发展,通过收购、入股和合资经营等形式进行境外投资,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销售公司,创办企业(实业),努力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建立销售网络,扩大纺织服装自主品牌国际市场份额。
最后,要壮大一批产业集群。重点培育以青岛市为龙头的半岛服装纺织产业带,以名牌精品服装为龙头,重点发展中高档西装、高级衬衫、女装时装、针织服装及童装,带动新型纤维、面辅料、染整行业发展,培育一批技术装备水平高、竞争力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服装产业群,建设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服装制造业基地,加大力度发展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中心,把胶东半岛建成国际化、现代化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同时,统筹发展中西部地区纺织服装加工和特色纺织产品产业带。
由于振兴规划的规划期是2009~2011年,这就需要这个规划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贯彻和执行,只有这样,这份规划才会有意义、有效益。对于政策的落实程度,赵传香也大胆地提出了发展目标:“我们打算争取到2011年实现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产量达到35~40亿件,出口创汇争取达到120亿美元;主要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8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40%;重点培育20个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自主品牌,提高行业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中国名牌达到15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12个,山东名牌达到50个,山东著名商标60个……”
编后
通过赵传香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长期困扰山东省服装的产业链不完整、特别是面辅料短缺的情况已经引起了协会以及企业的足够重视,并将其作为重点解决项目进行改善。山东省纺织产业强势、服装品牌相对弱势的局面也将得到一定改善,“只喝汤、吃不着肉”的尴尬或许能更多地唤起山东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而极其缺乏的服装集群建设问题也再次被提了出来,因为目前全国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其中福建、江苏各8个,浙江6个,广东5个,而山东仅有2个。这对山东这个服装大省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们相信,借着“振兴规划”的东风,通过行业协会的正确引导、相关政府的积极配合以及企业自身的有效调整,山东服装业将会另谱新篇,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