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业应结合外部政策与自身创新 生存中发展
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家纺企业占据了46个席位。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虽然对我国家纺业造成巨大冲击,但家纺行业各领域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据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全国2414家家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1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6%;销售总值213.18亿元,同比增长4.25%;主营业务收入207.97亿元,同比增长3.86%;出口交货值63.15亿元,同比降低8.79%;利润总额8.16亿元,同比增长5.09%;应交增值税4.85亿元,同比增长8.99%,利润率3.92%。在全球经济疲软的态势下,我国家纺业仍旧显示出了较强的竞争实力。
渠道建设是发展动力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东辉针对行业企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变革”求生存与发展的理念。
家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物质投入最低的情况下,实行多方面变革。“创新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成本,需要时间。而变革则有一些现成的模式供我们选择,当然这也不排除某种创新。”杨东辉说。
让服务深入人心
从前面的家纺行业运行数据可以看出,国外市场的疲软让家纺外销企业很受伤。此时,内销市场成为众多企业新的战场。品牌、服务相继成为家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责任更显竞争力
杨东辉提出,家纺行业要想整体提升竞争力,就要摒弃低价竞争、相互挖人、模仿侵权、扰乱市场等一系列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竞争力体现在社会责任上,要向绿色竞争迈进,只有这样,中国家纺行业才能实现整体的逆势突围。
社会责任作为竞争力500强的重要测评指标之一,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企业在价值链条的分工明晰,协作更加紧密,能否在全球市场有所作为,社会责任甚至超越经济指标成为重要砝码,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去年的雪灾和“5·12”地震中,孚日集团、江苏梦兰、青岛喜盈门、山东滨州亚光、上海罗莱、浙江洁丽雅、安徽星星轻纺等一大批家纺企业第一时间捐款捐物,充分体现了家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竞争力还体现在对于环保事业的关注上。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子孙后代和对世界负责的社会承诺。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因此,节能减排是使命、是责任,变被动为主动,就会赢得更强的竞争力。山东艺达、山东金号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同时,也不断更新设备,提升技术,使节能减排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之一。
后记
我国的家纺企业大多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企业的成长周期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周期正向重叠。企业在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时,通过对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企业组织、产品结构、运营模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让企业在这几个方面有一个根本或较大的改革,使之能够更加适应金融危机后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新变化,这种变革是企业切实有效提升竞争力的治本之策,而不是权宜之计。
2009年,金融危机的阴影还将持续,而行业振兴规划无疑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作为纺织业中重要的产业之一,家纺业应把外部政策输血与自身创新造血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危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