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故乡“开课”传承古棉纺技艺
生意社6月15日讯 身着蓝衣花布,脚踏棕色纺车,在上海徐汇区十三日举办的“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展演”上,年仅十二岁的“小黄道婆”、紫阳中学学生姚雅手执棉卷,熟练地轻捻纱线,在纺轮的吱吱转动中,竞展中国元代“棉圣”黄道婆流传六、七百年的手工棉纺技艺。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像姚雅这样的“小黄道婆”如今在元代手工棉纺技术革新家黄道婆的故乡——今上海徐汇区已不少见。在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传承人——耄耋老人康新琴的领衔教授下,该区已“开课”培养了七十多名“黄道婆后人”。
而在数年前,该手工棉纺织技艺尚濒临灭绝之境。专门从事古代纺织研究的东华大学教授屠恒贤告诉记者,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的手工棉纺织工具、技术悄然告退历史舞台,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也因此一度濒临灭绝。二00六年,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被列入首批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棉纺瑰宝再度受到瞩目,来自印度、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众多专家也纷纷赶赴此地,探讨如何让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被更乌泾名天下”的辉煌在现代文明中再度续写。
徐汇区文化局副局长宋浩杰告知,如今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已重新盛传坊间,目前在徐汇区黄道婆纪念馆、紫阳中学、园南中学已建立了乌泥泾(黄道婆)手工棉纺织技艺传承基地,此外,当地还创作了棉纺织操、纺织舞,并计划建设黄道婆纪念馆二期工程,向社会公开传授黄道婆手工棉纺技艺。
作为中国古代的著名手工棉纺织技术革新家,黄道婆年轻时沦落到海南,五十岁回到家乡,将所学先进纺织技艺授予当地百姓,并变革创新纺织技术流传后人。到明代,其所在的松江府已是“绫、布二物,衣被天下”,成为中国棉布业中心。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到,黄道婆纺车“明显出现在欧洲纺车图画之前”。
- 南疆重点发展棉纺织业营造“百万人就业目标” (11-24 08:16)
- 呼图壁县棉纺织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11-23 08:30)
- 保税区棉纺企业的今时与未来 (11-21 09:39)
- 河北:棉花量价下降 纺织形势低谷徘徊 (11-21 09:05)
- 华茂集团荣获纺织工业联会首届产品开发卓越能效奖 (11-19 08:38)
- 明胜纺织:产品“民用”升级“军用” (11-16 08:33)
- 天舒纺织:打造中国精品纱线 (11-09 08:35)
- 中小棉纺企业为何冰火两重天 (10-23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