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紧缺导致国储拍卖难挡棉价上涨
生意社6月18日讯 最新数据显示,国家从09年5月22日开始执行放储150万吨棉计划以来,截止6月15日,已累计抛售储备棉192,945吨,其中2008年度储备棉126,270吨、2003年度棉花66,675吨。但由于市场高端货源紧张,棉纺企业在经过前期的清库和观望后,最近明显加大了采购力度,市场竞价日渐激烈使得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涨。
据了解,6月15日推出的2003年度陈棉12,233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13,020元/吨。推出的2008年度新棉12,740吨,实际成交9,446吨,最高成交价13,360元/吨。高品质棉花获得现货企业追逐,当日参与竞拍的交易商扩大到290家。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5月底,国内棉花商业库存总量为90万吨,较4月底的136万吨减少46万吨。其中,内地商业库存为58万吨,新疆商业库存为(未出疆)32万吨。被调查企业中库存200吨以下的占84%;200-1,000吨的企业占10%;1,000-2,000吨的企业占3%;2,000-5,000吨的企业占3%。国内棉纺企业原料告急,使得部分工厂甚至出现无棉可用的尴尬境况。
外贸环境逐步改善,促使国内纺织企业加快复苏,是影响棉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首先,人民币汇率变化有利于服装纺织品的出口。据统计,自09年3月份以来,欧元牌价从8.5309上升到6月初最高的9.7621,人民币兑欧元贬值了14.4%。同期人民币兑英镑贬值了16.9%,兑美元则维持相对稳定。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最新有效汇率显示,09年5月中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环比下跌2.43%,延续3月以的跌势。其次,国内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自08年连续三次上调后,09年又接连两次调整,目前已提高至16%,离17%的全额退税咫尺之遥,这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服装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储卖盘难以抑制棉价上涨,将会对下游消费企业产生较大影响。受金融危机影响,纺织厂尽管不太景气,但开工率开始逐步提高。目前,国储抛出来的棉花不能满足纺织业需求,特别是高等级棉花供应紧张。期货方面,由于现货价格陆续上涨,企业套保意愿迫切,加之期货库存较少,所以最近也上涨得比较快。有些工厂能拿到出口订单,但和头几年相比,出口整体下降的厉害,现在棉价和化纤成本增加,会侵蚀服装厂利润。因为目前国外中小采购商需求量基本消失,国内厂家为了拿到沃尔玛这样的大客户订单,产品价格基本压低到成本附近,甚至更低,就靠新增的1%退税和汇兑收益来维持。目前服装面料外贸和内贸的量只有正常情况的2/3,这也使得许多外销企业转做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2009年棉花种植面积也减少,农业部和中国棉花协会预测都是减少13%左右,预计总产量仍可能超过700万吨。虽然国家自2008年10月起3次收储共272万吨,同时在促进生产方面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出了优质棉基地建设、扩大良种补贴政策(5亿元-13亿元)、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和力度等措施,但对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影响不高。
此外,国际棉花种植面积下滑,也将导致棉价上涨。资料显示,美国2009/10年度种植面积约360万公顷,种植面积比08年下降了约7%,比前几年降低了42%。原因是2007年和2008年谷物的价格大幅度提升,因此很多棉农转而种植谷物。目前西南地区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占2009年面积的56%,2007年这个值是44%。西南地区的棉花产量比较低,与其它产区相比,由于气候原因,这个地区产量波动比较大。印度种植面积预计上涨2%到3%,单产上升5%,产量比较乐观估计的是上涨10%。巴西这一种植季节产量下降了20%,至120万吨,估计以后还会下降(如果大豆维持现在这个有吸引力的价位)。常规棉的保本价格在每磅65-70美分(离岸价),目前价格不能支持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巴西开始试验以“窄行”的方式种植棉花,农夫的盈亏平衡成本有望从每磅70美分左右降至40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