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美尔雅2009年的战略旋律 (图)
生意社6月24日讯 金融危机让那些处于“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制造”走到了尽头。而美尔雅2009年的战略基调仍然是“扩张”和“进攻”。这对于在危机中彷徨或者兴奋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篇必读的商业故事。
当紧缩策略成为多数制造企业的普遍选择之时,对于锐意进取者而言,金融危机实在是再好不过的机遇。
因此在美尔雅的战略规划中,2009年依然是一个被标注着“扩张”和“进攻”的战略阶段。
这家华中地区最大的纺织服装企业,正在试图搭建一个“利润区”覆盖整个“微笑曲线”的全产业链平台,并希望借“机”成为中国商政男装的主流高端品牌厂商。
从2006年开始,度过漫长“学习期”的美尔雅在国内市场开始步入扩张时代:销售额连续3年保持了接近100%的增长速度,在中国重点城市拥有近200家专卖店,而且全部实现赢利。
“精良制造”美尔雅
长期以来,多数中国制造企业都在两种困境间徘徊。
一种是长期位于产业链最低端从事加工贴牌业务,缺乏可持续的盈利空间;还有一种是虽然希望通过自主品牌脱离低附加值的竞争模式,但由于品牌竞争力弱,无法获得完美的成长曲线。
这是两种附着于微笑曲线不同阶段的商业模式,通常也被认为是两种互不兼容的竞争战略。以贴牌代工起家的美尔雅,在成长初期也遇到了这两种难题。
美尔雅所在地黄石,近代工业,闻名天下。对于制造出生的美尔雅来说,这实在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的工人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工业精神成为美尔雅“精良制造”的最好背书。
所以“贴牌代工”一度成为身处内陆的美尔雅获得现金流的主要方式。上世纪90年代,美尔雅一直专注于西装贴牌加工领域,并牢牢占据着日本西装在中国加工总量1/3的市场份额。
但长期从事这种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贴牌代工服务,美尔雅不仅利润微薄,而且成长空间十分有限。要实现快速成长,美尔雅显然还需要寻找微笑曲线上更丰厚的“利润区”。
为他人做嫁衣让美尔雅完成了对品牌的启蒙。在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后,美尔雅推出了自己品牌,试图凭借一流的制造品质,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中获取一席之地。
贴牌代工模式微薄的利润空间,在产业链中低下的地位,以及自有品牌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品牌影响力,尤其是设计创新方面,美尔雅都还不十分成熟。这让美尔雅始终无法脱颖而出,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