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对行业统计数据打架的原因分析
事件:
生意社6月25日讯 6月23日,工信部发布《2009年1-5月工业总体运行情况》,5月份,我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7%,连续3个月保持8%以上的增速。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6%,降幅比上月缩小1.8%。当月,纱产量增长11.4%,布产量增长1.6%;服装产量增长4.8%,化纤产量增长20.5%。点评:
今年以来,统计数据频频出现打架现象,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化纤、纱产量等增加,一方面出口交货值下降。我们对这种原因及当前纺织业面临的形势做如下解读。
1、粗略估计,我国纺织服装对外依赖度约30-40%,1-5月份,我国出口额同比下降约11%。而内销同比增长15%,内销的增长弥补了出口下降的缺口,从而化纤、纱产量、工业增加值等仍保持增长。
2、今年1-5月份,化纤、棉花等纺织原材料相比去年价格下降15-25%不等,从而导致了纺织品、纱线、服装等产品价格的下降。以出口美国的纺织品为例,单价下降幅度如下:棉纱线:-24%;棉针织服装:-15%;棉梭织服装:-2%;化纤针织服装:-10%;化纤梭织服装:-7%。1-5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约-11%,其中单价的下降是主要原因。出口数量的下降幅度不大。这导致了统计数据看上去互相矛盾。这也可以解释在出口额下降的背景下,化纤、纺织服装产量仍能保持增长。
3、1-4月份,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变化按地区分类统计如下:对美国:-2.3%;欧盟:-7.89%;日本:2.43%;韩国:-38.1%;香港:-21.8%;亚洲其他地区:-37.1%;非洲:-7.88%;拉丁美洲:-20.86%。
按数量统计,对日本、美国出口应有增加,对欧盟出口基本变化不大。但对不发达地区的出口下降更加严重。2008年7月份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但美国实行了强势美元政策,对其他货币升值。今年5月初,相比去年同期,美元对韩元升21%,对越南盾升值5%,对印度卢比升值11%,对南非兰特升值7%,对巴西雷亚尔升值17%。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稳定,事实上造成了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升值,导致了在这些地区出口的大幅下降。
结论:
金融危机造成了外部需求的减少,但在欧盟、美国、日本三个市场,中国产品受影响比预期要小,原因是廉价的中国商品取代昂贵服装的“土豆效应”。在其他不发达地区,由于人民币事实上的升值,造成了在这些地区的出口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