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纺织产业的扩张雄心
应对危机
“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影响明显,但我们把不利因素消化掉了”
23日,一位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出现在三台中新镇恒昌制衣公司生产现场。他是英国国防部的一位供应商,专程赶来督促订单的落实情况。
“我们的产品全部出口,订单已排到10月底。”恒昌制衣副总经理刘惠送底气十足。公司从3年前的3条生产线、100多号工人到现在的21条生产线、1000多名工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规模不降反升。
“金融危机对纺织企业影响明显,但我们把不利因素消化掉了。”5年前,身在广东的刘惠送决心将产业往内地转移,三台的用工优势和纺织业传统让刘惠送留了下来。2006年,刘惠送便对行业走向做出判断,果断淘汰低附加值产品,增加高科技产品。通过攻关,刘惠送开发出碳纤维混纺布料、仿真纱等产品。因为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恒昌制衣为多个国家生产军装。2006年,恒昌制衣的产值是3000多万元,去年产值接近9000万元。刘惠送说,下一步准备在成都成立专门针对国内市场的销售公司,从无到有开拓国内市场。
主动出击,在危机中寻找机遇,是三台众多纺织企业的共同选择。这些天,胡志强和刘惠送筹划着尽快去找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家叶光斗教授,将最新的印染科研成果产业化。而此前研发的具备红外线识别功能的布料已在佳禧印染公司正式投产,并供应给恒昌制衣应用在生产英国军装上。
今年10月,恒昌制衣与多个国家军装的合同即将到期,但刘惠送有信心续签合同,“三台已是服装业界知名的军装和工装基地,客户都了解我们的生产能力。”
集群发展
“从三台纺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已达到纺织产业集群最低的临界规模”
工厂午休的时候,恒昌制衣的制衣工伍红花还不舍得放下手中的剪刀。在家门口的这家工厂打工,使她看到希望。在三台,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的纺织企业有15户,仅这些企业就吸收了5200多名农民工。
佳禧印染公司去年产值3.5亿元,今年的目标是5亿元。胡志强计划用3年时间使工厂的生产能力达到1.2亿米,带动更多的纺织厂和服装厂。他估算,3年后,三台纺织产业的就业人口在5万人以上,产值规模上百亿元。
打造百亿产业,正是三台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从三台纺织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来看,已达到纺织产业集群最低的临界规模。”陈远林说。截至去年年底,三台纺织业总产值已超过全省的5%。在绵阳市十一五规划中,已将三台定位为绵阳纺织产业集群发展基地。
“建立纺织产业集群,有更多企业进入,我们在招工、原材料配套等方面都将更容易。”刘惠送说,他准备再征地140亩,建设恒昌制衣工业园。
为促进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三台在城市规划中明确,将在青东坝和南寺坝选择4000亩土地打造纺织工业园区。到2011年,建成全国最大的工装生产基地县、全国工装监测中心。今年3月,福建高氏针纺公司与三台签署协议,准备在青东坝工业集中区搞30万锭纺纱厂,5年内达到50万锭,这将使三台的纺纱规模扩大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