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图文:乌锦古时候是贡品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7-02 08:36:14  来源:嘉兴日报 收藏

织就的乌锦寸锦寸金,古时候是贡品。

  缫成丝古今事穿梭织锦天工物

  生意社7月2日讯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到了商周时期,已经出现有罗、绮、锦、帛等品种。

  从春秋至中唐的二千多年里,是我国丝绸生产古典体系的成熟时期,此时的生产重心位于黄河中下游,绢帛成为政府赋税的重要内容。此时丝绸生产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技术体系,各种新颖丝绸织物应运而生,中国丝绸及其生产技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向西方输出。

  自唐中叶至明清的近一千年间,我国丝绸生产在融汇了西方纺织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技术体系。缎、绒的出现使丝织品种更为丰富,图案风格趋于写实并富有吉祥寓意。丝绸业中心逐渐移至江南地区,丝绸工艺技术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在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海上丝绸之路成为这一时期丝绸贸易的主要通道。

  1926年在河南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半截蚕茧,据考证为公元前5000~前3000年之物,说明了当时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就有蚕的驯化和饲养。1958年在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发掘出的丝线、绸片和用丝线编织的丝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长江流域最早的丝绸实物,距今已有4700多年。1971年在浙江余杭反山遗址中发现了织机玉饰件共6件3对,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蚕茧抽丝,并用原始腰机织出各种织物。

  杭嘉湖地区是我国丝织业最发达、蚕桑文化最盛行的地方,虽然丝织工艺早已实现了现代化,但在嘉兴一些古镇上,依然保留着部分记忆着丝织千年辉煌的老作坊。上个月记者走进桐乡乌镇百年老字号——益大丝号,这里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手工丝织工艺。

  据益大丝号的老师傅介绍,丝绸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要经过栽桑、养蚕、缫丝、染色、织造、印花、整理等多道工序。

  缫丝,就是把茧抽成丝作为织绸的原料。一颗茧可抽出约1000米长的丝,若干根茧丝合并成为生丝。缫丝分为坐缫、立缫和自动缫。无论采用哪一种缫丝法,都必须先将茧煮熟,然后经过索绪、理绪、集绪、捻鞘、络交、卷取、干燥等多道工序。蚕茧缫成生丝后,便可进入丝织阶段。

  在乌镇益大丝号里,只见几个庞然大物一字排开,足有4~5米高。领我参观的老师傅说:“这就是大花楼织机,别看它又高又大,可一天只能织5~6厘米,织就的锦缎纹彩华丽、质地坚实,这就是被业界称誉为寸锦寸金的乌锦,古时候是皇室贡品。如今还在用手工工艺织丝的已经不多了,除了南京的云锦,大概就是乌锦了。若干年后,也许它们就躺在博物馆里了。”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文章关键词: 丝绸  乌锦  缫丝  生丝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