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 在危机下的产业坚守
生意社7月3日讯 “信心来自于实力,来自于我们对毛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长远战略准备。”6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大朗毛织信心——第八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北京新闻发布会”上,大朗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任尹景辉掷地有声地说。
尹景辉对于大朗毛织产业的分析深入而精准,从自身发展状况看,大朗毛织业的发展层次处于产业低端、外向依存度过高,部分毛织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比较落后。
的确,世界消费市场需求的下降,令部分毛织企业销售不畅、库存增加,加上银行“惜贷”,融资难度增大,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不断出现在企业面前。
“但是,一季度,大朗镇部分毛织企业订单数量已有所回升,大部分毛织企业订单可以做到9月~10月份。如颖祺公司已接单400多万件,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英伟公司到9月的订单共有300万件,全年估计能达到400万件,同比增加20%;鹏程公司虽然预计2009年订单量将下降30%,但由于他们加强了产品研发设计,仍然保持赢利状态。”在尹景辉看来,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的有效组织形式,是创业的舞台,就业的平台,只有加快推进毛纺织产业集群升级转型,才能为广大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充满活力的载体,实现兴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
在品牌战略中增强竞争力
兴旺发达的毛织产业,是大朗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使大朗被列为广东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3个试点单位之一和首批15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之一。
“引进来”已成为大朗毛织产业发展的第一步,目前,香港茂荣集团在大朗设立的大陆总公司——颖祺实业有限公司年生产毛衣1700万件;而世界第二拉链专业制造商福建浔兴拉链也在大朗生产尼龙、塑钢、金属三大系列拉链,年产值将达10亿元人民币。此外,对于本地品牌,当地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也下大力度进行扶持。
“目前是大朗毛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而建立创意区能形成合力,产生集聚效应,对促进大朗毛织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该镇负责人对于创意经济有着清醒的认识。于是,经过积极筹措,“大朗镇毛织服装产业时尚创意区”作为大朗“一园三区”的规划也在今年应运而生。
在市场面前,先人一步的大朗镇已经开始实施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将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工序,发展给服务外包型企业,大力实行跨区域资源调配。
六大平台为产业贯通护航
在危机面前,大朗镇政府着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毛织业数字化生产、研发设计、品质监管、营销策划、物流配送“五大能力”。
通过全镇上下的一致努力,大朗毛织产业的综合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全镇共有毛织生产企业3000多家,其中90家规模以上毛织企业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7%。并且,大朗毛织信息化改造势头强劲,以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毛织产业步伐加快,目前全镇共有数控织机5000多台,投资超过16亿元,大朗已成为全世界使用数控织机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同时,广阔的市场也让国内外数控织机品牌商在大朗设立了办事处,形成了毛织机械专业市场。目前,已经形成以大朗为中心、涵盖周边地区的庞大毛织产业集群,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物流贸易、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一条龙产业配套。
“织交会”打造“大朗毛织”金名片
在近几年里,镇政府先后建立与香港、广州、深圳的纺织服装(设计)协会、服装(设计)院校(系)的合作机制。为了推进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的专业水准,他们与专业展览公司合作,大力推动展会从过去的成果展、推介展、形象展向贸易展、专业展的方向转变。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多年的发展,“织交会”专业买家和展商明显增多,实际洽谈量和交易量明显增加。
据悉,将于2009年11月1日~4日在东莞大朗毛织贸易中心举行的第八届“织交会”将秉承“展现大朗毛织业崭新形象,提振中国毛织业发展信心”的宗旨,在内容和规模上力求创新,还将以“大朗毛织”整体品牌的形式在全国巡回招商推广,迎合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需要。
“大朗毛织转型升级具备的基础实力和战略规划,不仅为区域经济模式形成产业示范效应提供了可贵的参考借鉴,更为民营经济国际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业界专家为大朗下了如此的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