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业“平民化时尚”风潮袭来
趋势一:中国服装将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
生意社7月7日讯 2月24日,西班牙时装巨头Inditex公司在上海南京西路的Zara时装品牌专卖店开张,ZARA在上海专卖店一天的销售额高达80万元,相当于80个中国服装品牌日销售额的总和;
4月12日,另一家瑞典时装零售巨头H&M品牌专卖店正式在上海淮海路开业,据H&M宣称,其单店营业额单日最高已经达到200万元,相当于200个中国服装品牌日销售额的总和;
据了解,H&M的沪上第二店将出现在正大广场,同时,ZARA也在正大广场店开出其在中国的第三家零售店,C&A将在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开出4家专卖店。
这一系列的国际服装巨头落户中国,标志着中国服装业,即将进入与国际巨头的直接较量中。2004年12月,中国零售分销业门户大开,外资进入不再受地域、股权、数量的限制。2006年3月,商务部又将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分销权的审核下放到地方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批流程的进一步简化,导致申请数量出现井喷现象。
随着国际平价时装的竞相入沪圈地,笔者认为,过去几年,中国主要引进的是外资大卖场,但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中高端专卖店出现在上海,为此,上海以至中国的外资分销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井喷”。
趋势二:掀起“平民化时尚”的盖头来
当中国的服装企业还迷茫于“如何做时尚、如何用时尚做高价”这些问题的时候,国外的时装零售巨头们已经率先在中国掀开了“时尚平民化”的盖头。
在中国服装企业的逻辑里,时尚就代表着高附加值、高价格、高利润,但是,国外的H&M等品牌,彻底地颠覆了这一逻辑。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发展轨迹。
1972年,StefanPersson接替其父亲成为了H&M董事长,在坚持平价化原则时,加大了对于服饰本身流行和品质的要求,“以最好的价格,提供流行与品质”,这样的口号重新诠释了H&M对于生活流行的理解。
其实,稍微知道一点服装全球史的人都应该很清楚,H&M从创立之始,就已经深深地同那个时代背景下的时尚趋势紧密关联了。H&M成立的时候,正是欧洲开始了战后漫长的修复期,被战争严重压抑了的生活方式剧烈地释放着人们对于“时尚”的需求。呆板和沉重的衣着方式,在释放中迅速退去。这时候,DIOR颠覆传统的NEWLOOK的出台和流行,印证着时尚流行的必然。
同时,从这个层面看,由一批设计师主导和推动的风格流行,其面对的市场是高端且局限的,在人群普遍寻找“改变”的时候,以平价策略推出的H&M,无疑满足大部分人们在高端时尚面前所无法获得的需求。
到了70年代,时尚风格潮起浪涌,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感觉不再唯一和绝对的敏感,时尚和流行成为更多人关注的重点。H&M所推行的“快速平价的流行”又正好了满足了中间层人群对于流行时尚的需要,同时,70年代末,奢侈品消费增长的逐渐衰减,这也促使了H&M商业机会的提升,毕竟人们对于时尚的需求不会因为价格而降低的。
时代在变,消费者群体在变,消费者群体背后的消费模式和观点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因势而动是必须要有的姿态,至于变的如何,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