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纺织转型 无纺布迅速崛起
绍兴县夏履镇政府的一份调查材料对此的判断是,当下正是扶持无纺布产业发展并带动传统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时机。目前,绍兴县无纺布产业已初具规模,夏履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基地和全国5个非织造布产业集群试点之一。
调查显示,无纺布的人均消耗量随人均GDP的上升而增加,在人均GDP分别为4万美元、3万美元的美国和日本,无纺布人均消耗量分别达到4公斤和3公斤。而我国目前人均无纺布消耗量不足0.6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小,消费潜力巨大。此外,无纺布国际市场也在不断拓展,我国的无纺布出口总量,从2004年的10.8万吨到2007年的22.1万吨,年均增长19.6%,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此外,传统纺织工艺流程,需要经过纺纱、织造、印染等复杂工序,整个流程需要不同的生产线,由上下游不同的厂家组成。而无纺布生产线工艺流程短,从纤维到成布在一条流水线上完成。如水刺无纺布生产线是直接将纤维梳理、成网,再用高压水流(水针)搅动缠结,从而固结成布。
无纺布生产企业用地、用工、用水比较少,如和中合纤正在运行的3条无纺布生产线车间,占地25亩,总投资3.3亿元,年销售额5.2亿元,按照“亩产论英雄”的方法计算一下,亩均投入达到1320万元,亩均销售可达2080万元,而每条生产线用工仅30多人,生产用水基本可循环使用。无纺布生产设备先进,车间环境要求较高,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恒温、无尘,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
不过,在夏履镇采访时,政府部门和一些无纺布企业还是有些忧虑。由于产业链上下游尚未完全打通,所以下一步,当地政府将在现有基础上,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之路,向纺粘无纺布、复合无纺布、透湿防水无纺布等方向发展。实施促进产业链向纵横延伸战略,一方面向无纺布原料生产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向无纺布终端产品延伸,新上无纺布深加工项目,完善产业链条。
但是,到目前为止,无纺布的品牌建设仍有待继续努力。工商部门目前也在针对无纺布产业进行调研,考虑从培育无纺布品牌入手,助推企业拓展和延伸无纺布上、下游产品,打造终端产品,增强无纺布市场竞争力。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几乎所有的无纺布企业都与东华大学有合作,位于上海的东华大学前身为中国纺织大学。这些企业依托东华大学在纺织业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借力使力。采访中,庄洁无纺的负责人还表示,与东华大学有深层次合作。
通过合作,夏履镇的无纺布企业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工艺到高科技的过程。刚开始从事无纺布产业的时候,很多企业还是相对搞得比较简单,韩旭向导报记者介绍说,最初的水刺布以平稳色为主,实际上就是一个颜色的“素布”,后来随着市场要求的不断提高,开始在花色设计上下功夫,之后上的新生产线就开始生产提花产品为主。
“由于欧美日韩等国外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们自主研发了一项新技术。”韩旭告诉导报记者,这项新技术就是金属检测仪,这在国内无纺布行业中还是第一家,并且可以与德国的检测设备相匹配使用。
在采访时,又传来好消息。2009年,和中合纤研发的“双提花珍珠格医用护理水刺新材料”、“PTFE水刺复合高温尾气过滤材料”、“卡通熊戏山羊婴幼儿专用卫生材料”等三只新产品列入了浙江省2009年第一批省级新产品试制布生产线车间,占地25亩,总投资3.3亿元,年销售额5.2亿元,按照“亩产论英雄”的方法计算一下,亩均投入达到1320万元,亩均销售可达2080万元,而每条生产线用工仅30多人,生产用水基本可循环使用。无纺布生产设备先进,车间环境要求较高,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恒温、无尘,对环境基本没有污染。
除了产品设计上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外,在营销方式上也不断改进。2003年起就生产无纺布的和中合纤一直到2005年几乎都是内销。2005年开始开拓国际市场。
2004年一家美国知名企业开始对和中合纤进行考察,这个考察期有些长,直到2005年6月,仍在考察。不过这次考察之后,这家美国企业开始下单。起初的单子也并不大,但到目前已经和这家公司有了很好的合作,外贸业务占了这家公司的50%,即便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和中合纤并没有收到多少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