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暖毯反倾销申请警示贸易保护抬头
生意社7月14日讯 最近,美国在10天内接连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3起“两反”调查,引起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高度重视,而美国JARDON CONSUMER SOLUTIONS公司6月30日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机织电暖毯进行反倾销调查,并于7月20日前决定是否正式立案,这同样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本案一旦成立,将成为《中美关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谅解备忘录》到期后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首次反倾销调查,而且该事件很有可能引发美国对中国纺织品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的连锁反应。对此,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已通知在京紧急召开应诉会。
欧美始终警戒中国出口产品
美国纺织服装办公室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6月美国纺织服装进口继续下降,进口数量为195.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0.7%。在144个类别中有119个类别商品进口下降,个别类别降幅达80%以上。其中,从中国进口纺织服装降幅较缓,为2%,进口数量所占份额为38.3%。在从中国进口的143个类别中,有54个类别进口量增长,其中成倍增长的有7个,增幅在50%以上的有13个。在这增幅较大的20个类别中,纤维素纤维制作的袜品增幅高达656.2%,占该类别进口数量的18%。
受经济危机影响,各国失业与潜在的社会问题骤增,美国、欧盟服装消费持续萎缩,各国政府均试图通过减少进口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事实证明,金融危机越是深度延伸,贸易保护主义越容易抬头。今年6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共发布召回通报25起,其中涉及中国大陆产品的通报11起,占本月通报总数的44%。
欧盟成员国同样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高度关注。今年一季度欧盟RAPEX系统公布241项对华输欧产品通报中,涉及服装、面料和时尚用品的有44项,占全部被警告产品的18.26%,同比增长633%。据最新数据,今年第25周欧盟RAPEX系统共发布产品安全通报36项,其中对华产品通报21项,占到全部通报的58.3%。
从通报涉及的产品来看,服装类产品在通报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共11项。其中,来自中国的服装产品有5项,占服装类通报总量的45.4%。
敏感行业需紧急启动预警机制
针对美国接连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两反”调查,7月6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与相关行业协会紧急启动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表示,今年下半年,随着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各项措施逐步到位,工业增速有望进一步回升。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实现工业“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任务十分艰巨,我国产业安全还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是维护本国产业安全的一项基本的必备措施。目前,商务部已在汽车、钢铁、纺织、电子信息、物流等10个行业建立了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监测企业数已经达到9000多家。
纺织服装业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高发行业,为此,早在2005年纺织产业安全预警平台建设项目就已开始建设,建设周期为2年半。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担了项目建设任务,而且如期完成并投入运行。该预警平台建设项目运行以来,提高了企业和行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国家对纺织进出口商品的监测能力,能够有效规避国际纺织品贸易的技术壁垒和摩擦,降低纺织产业受损害的程度。同时,纺织产业安全预警平台的运行,也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有利于避免国内纺织市场的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增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中国纺织产业和谐、平稳、可持续发展。
据记者了解,我国纺织产业安全预警平台主要包括纺织行业重点出口商品检测系统、国际纺织贸易摩擦跟踪系统、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信息监测系统、纺织产业安全预警系统网络支撑平台等。其中纺织行业重点纺织品服装出口监测数据库,通过定期向商务部、海关、商会、出口企业、驻外商务机构、外国中介组织等采集1500个出口商品的有关数据,分类加工整理,为预警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建立分析模型。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纺织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立较早,而且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出现,对该机制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完善,使其在保护产业安全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反倾销等贸易摩擦较多的化纤行业,根据行业不同特点和不同情况,制定了更加细化、针对性强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去年,中国化纤协会与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共同建立“行业重大问题对策研究机制”,并出台了《关于加强贸易救济涉案产业规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力维护了行业和企业的正当权益,增强了国内产业应对国外贸易保护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