绢纺织业全盘亏损 申请收储保原料安全
生意社7月15日讯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日前向全国人大提交了一份关于把绢纺原料纳入国家储备的建议,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绢纺织全行业陷入亏损
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内茧丝绸行业形势急剧下滑,蚕茧收购价格从2007年秋季的1600元/担,跌至2008年秋季的450元/担,是近20年来最低水平。现在,部分绢纺企业关停,个别农村地区出现砍桑毁桑现象,行业发展基础受到直接影响。
外销市场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绢纺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行业内部无序竞争,外销受国外进口商控制,成丝和成衣出口价格不断被压低,产品与原料价格“倒挂”,企业库存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对绢纺行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
据相关部门统计,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的绢纺生产企业亏损率达到85%,2009年1—6月份,绢纺全行业陷入亏损。
据了解,绢纺产品在整个丝绸中占有15%—20%的产量,世界上的绢纺生产集中在我国,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全国的绢纺企业集中在浙江、江苏、四川、山东、辽宁等省,从业规模达到500万人之多。目前,全国绢纺规模达60多万锭绢纺锭,年产各类绢丝3万吨左右,其中80%产品出口,20%内销。
绢纺在纺织行业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保证其原料绢丝的安全十分关键。
保证原料安全的有效途径
“把绢丝纳入国家收储范围是保证绢纺原料安全的有效途径。”丝绸界专家陈亦庆认为,原料收储通过收储杠杆调整行业各环节的利益分配,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既调控生产供应量,又有效调控市场需求,从而达到供需平衡的目的。
事实上,近几年国家已经对厂丝进行收储,并在不断加大收储力度。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把绢丝纳入国家储备范围。
4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为保护棉农、蚕农利益,通过增加中央储备或其他办法,加大棉花、厂丝收购力度。
5月,国务院在《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中指出,通过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贴息补助等方式,鼓励纺织加工骨干企业增加厂丝储备。
赵林中认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保护蚕农利益。作为丝绸原料的一部分,绢丝尚未被纳入国家收储范围,这种有缺陷的保护难以从整体上促进丝绸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完整地保护蚕农利益。
赵林中建议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把绢丝纳入国家收储范围,出台相应的收储办法。
陈亦庆比喻,国家储备实际上是为过量生产的绢丝提供了一个“蓄水池”。从目前看,使国内外丝绸需求大幅度增加,还需要时间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可以有效稳定茧农养蚕积极性,稳定原料来源。绢丝储备的“蓄水池”犹如水库,不考虑蓄水和泄洪流量的关系,对下游可能带来风险,因此库容量的大小应合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