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贸总额连降八个月
生意社7月16日讯 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上海关区外贸进出口226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3.7%,出现持续八个月同比下降的严峻局面。高附加值产品需求萎缩、集装箱货运转口贸易下滑,均影响到上海进出口的数额。
据上海海关7月13日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关区外贸出口1438.3亿美元,进口824.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3.5%和23.8%。
去年四季度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发生转变,主要表现在对价廉物美的消费品的需求升温。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在本次经济的反弹中,首先复苏的是低附加值的行业,比如纺织、鞋类等加工制造业。
孙立坚认为,上海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主要是由相对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比如IT、电器、机电产品。所以,上海地区进出口贸易下滑幅度高于全国,主要与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变化有关。这与日本在本轮经济萎缩中出口受挫是同样的情形,因为日本也以高附加值的出口贸易为主导。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厂商受损最大,恢复得最慢。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亦认为,上海地区出口以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的外需萎缩的影响更为明显。高附加值产品方面,由于中国大陆的生产成本比韩国和台湾更高,因而不具备竞争优势,受到金融危机和需求波动的影响较大。相对而言,劳动密集型产品耐冲击的能力较强。
据中国海关统计,上半年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等,出口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下。
另外,孙立坚称,“上海具有港口腹地的优势,随着高附加值的电器产品出口大幅减少,上海承担的集装箱货运的转口贸易也受到拖累。”相比之下,纺织业等传统行业由于不需要利用上海码头出口,通过周边港口就能完成出口运输。
上海海关数据显示,各类外贸企业中,外资企业进出口降幅居于首位,上半年外资企业进出口1365.3亿美元,同比下降27.7%。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分别进出口433.4亿美元和414.8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17.6%和13%。
孙立坚指出,上海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是由外资进出口企业主导的,这些企业对外依存度比较大,在本轮外部需求下滑的经济危机中,外资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生产能力下降,经营收入受挫更为明显。
在出口和进口同时下滑的情况下,上海地区上半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13.8亿美元,同比下降23.1%。孙立坚告诉《财经》记者,进口相对出口也下降得厉害,这主要反映在上海地区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上。“外商多半是从本国进口半成品到上海,在上海的加工厂基地实现组装。”
沈明高表示,为稳定外需,中国政府频频进行政策调整,范围涵盖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人民币贸易结算等各方面。随着外需的逐渐恢复和相关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下半年出口降幅可能将呈逐步收窄的趋势,但难以改变全年负增长走势。
另据上海海关数据,今年上半年,上海关区对欧美日三大市场进出口均呈下降态势,对欧盟、美国和日本分别进出口516亿美元、400亿美元和31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3%、20.2%和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