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隐形杀手”不容忽视 海口质监专家支招
有毒有害检测,必须借助仪器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纺检验处有关负责人说,服装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必须依靠检测。“服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除了异味外,都必须借助仪器检测才能得知,消费者仅凭手感目测很难知道服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产品是否安全。”
一件服装从原料生产到加工成型,随时都有“中毒”的机会。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纺织专业工程师黄文兵介绍,服装检测的项目主要包括甲醛、PH值、色牢度、异味、可分解芳香胺等。
为了防缩、防虫、防皱,需加入甲醛对服装进行处理,如果甲醛超标会使人产生疲倦、失眠、头痛、呼吸困难、咳嗽、流泪、口干等症状;如果服装的PH值过高或者过低的话,就会破坏人体的平衡机理;如果服装大量掉色,会通过汗液吸收到人体皮肤中,对肌体造成污染;可分解芳香胺主要来自于服装中的偶氮染料,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还原出具有致癌性的20多种芳香胺类。
“对于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指标,可分解芳香胺的毒性和致癌性远强于甲醛。”黄文兵说,分解芳香胺染料制成衣服后,不溶于水又无色无味,只有通过技术检验才能发现,而且无法消除。
据悉,如果要生产出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面料及服装,成本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一些中小企业承受不了检测增加的生产成本,往往会选择了降低生产标准或不进入商场销售。而相关部门目前例行的服装监督抽查范围,多是商场、专卖店、知名品牌、服装批发市场,对一些“地下”服装工厂和流动服装摊贩却难于监管到位,这也是服装安全标准难于执行的主要原因。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洋品牌”并非绝对安全
“您是否认为进口名牌服装不会存在安全卫生问题?”日前,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问卷调查时发现,有一部分消费者对进口洋品牌服装有盲从心理。
进口洋品牌服装真的安全吗?早在2005年,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服装进行了一次监督检查。结果表明,在31个被抽检样品中,安全指标不合格率高达64.5%。2007年,一些地方质检局抽查发现“洋品牌”的不合格率已超过50%。
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纺检验处有关负责人说,由于进口服装大多不在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检验检疫部门对其存在的质量问题难于在关口进行控制,因此进口名牌服装不一定就是安全的。
事实上,“洋品牌”有的是全进口的,有的却是国内生产的贴牌产品。不可否认,洋品牌服装因其管理规范、品质有保证一直受到消费者的信赖,而实际上未必每个“洋品牌”和生产批次都能达标。
检疫和质监专家支招:选购服装防隐形杀手
“建议消费者到正规的大型商场购买服装,并查看服装上使用说明中有关安全技术类别的标注。”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纺检验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尤其在买婴幼儿用品时,要看标签上是否标明“婴幼儿用品”;其他服装或纺织品应看产品上是否标有“GB18401A类”、“GB18401B类”、“GB18401C类”或“安全类别A类”、“安全类别B类”、“安全类别C类”等字样。
海南省质监部门有关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时,首先应闻一闻有无芳香类、煤油类异味。内衣尤其是婴幼儿用品应选择素色或图案小的产品,尽量不要买印花鲜艳、面料挺而硬的产品。
选购服装时,可用力揉搓衣服,如果其色牢度不达标就会出现掉色;穿戴新买的衣物前,一定要先经水洗,最好浸泡半小时以上,尽量减少服装中可能存在的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