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交会上“淘金”的蒙古族农民
18日,巴达玛以10万元的价格卖出了她亲手缝制的蒙古族服装,这是她在第三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上卖出的第三件蒙古族服装。两天的时间,巴达玛的手工蒙古族服装已经卖了30万元。
47岁的巴达玛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为了参加此次民族商品交易会,她带来了7套亲手绣制的蒙古族服装。巴达玛告诉记者,这些蒙古族服饰都是她亲自设计、一针一线缝制的,制成一件成衣要3年的时间。“这也是为了宣传一下我们内蒙古的民族文化。”
巴达玛带来的这些手工蒙古族服装颜色鲜艳、图案考究,样式也融入了现代元素。虽然只摆在展区的一个角落,却仍然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赏。当然,这样一件衣服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一般的也要10万元,做工繁琐用料考究的就要十几万元。不过巴达玛说,她带来的7套亲手绣制的蒙古族服饰目前已经卖出了3件。“开幕的第一天卖出了2件,今天一位深圳的游客也取走了昨天预订的那件衣服。”
巴达玛是内蒙古翁牛特旗的普通农民,因为小时候学过刺绣,所以经常会绣一些小东西拿出去卖,以补贴家用。听说蒙古族服饰很受外地游客的喜爱,她便开始专心设计缝制蒙古族服装。“虽然缝制起来比较费时间,但现在我们那的蒙古族姑娘结婚,也还是要穿这样的传统服装。”
如今,巴达玛召集了周围许多会刺绣的农村妇女,农闲的时候她们就聚到一起,设计图案,缝制衣服。巴达玛告诉记者,蒙古族服装分很多种,不同的节日、不同身份人的穿着也各不相同。“明年的民交会我还会来参加。”她说。
17日,第三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的近3000名参展商参加了本届民交会,综合展示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工艺品、服饰以及土特产等。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