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企频购境外服企“问题”层出不穷
生意社7月21日讯 继美国“特保”政策、我国出口退税调整之后,纺织业又起“波澜”。
先是纺织业盛传国内有两家民营企业愿斥巨资收购“皮尔卡丹”,着实让业界唏嘘不已。时隔不久,山东两家纺织企业先后悄然收购了几个欧洲服装品牌,更是让业界惊叹不止:纺织业为何会选择在最振荡时期“抄底”海外?“抄底”后又将面临怎样的难题?
纺织服装频频“联姻”意欲何为?
2008年3月,雅戈尔完成国内纺织服装业界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交易,以1.2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五大服装企业KELLWOOD公司旗下最主要的两家企业,从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男装生产企业。
在并购战略的指引下,雅戈尔先后涉足染纱、织造、印染等业务。2008年初,雅戈尔在完成了对美国KELLWOOD公司香港新马集团的并购后,成为全世界首家从种棉花到织布、到物流、再到销售,覆盖全产业链的服装企业。
今年年初,迪尚集团630万美元收购了巴黎“HAVERY”品牌,它是国内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迪尚的目的是以此为契机,进军巴黎女时装中档市场。利用法国公司的品牌优势和迪尚集团的生产优势进一步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据悉,拿下“HAVERY”只是迪尚海外战略计划的一小部分。该公司还计划斥资4000万美元,收购高级女装品牌法国菲罗。
近日山东纺织明星企业“舒朗”斥资1亿元收购意大利男装品牌公司GuidoBertagnolio、ADRIANORODINA及一家粗纺纱工厂和一家毛纺厂四家企业。这四家与之产品关联度极高,业界认为舒朗此举收益颇丰。“在金融危机之前,单F&DS.R.L.FOGLIOEDOSIO一家粗纺纱工厂的收购价格,就需人民币近3亿元。”知情者透露。
“收购和并购都是产业发展很正常的现象”,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认为服装行业处于整个链条的终端,服装产品面对终端消费者,直接接受消费市场的检验,“收购国外知名服装品牌,能够掌握第一手国外顾客需求,了解纺织品的流行趋势,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他坦言如今的企业竞争已衍变成整个产业链整合能力的竞争。而“借船出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风险,对整个行业“走出去”都具有借鉴意义。
收购后“问题”层出不穷
自08年9月金融危机暴发以来,海外纺织企业频频发生难以为继的局面。据了解我国纺织业同样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创”。
国际环境的重创威力今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整个世界经济增速放慢直接影响到纺织行业对外的出口,加之人民币汇率的挤压,部分纺织企业只得将纺织品转销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市场拥挤的局面;从国内看,国民对纺织品消费的需求下降,致使国内纺织品市场逐步缩减;加之出口退税下调、纺织原料价格攀升、新劳动法的强制实施等现实因素,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部分纺织企业面临停产、半倒闭、倒闭的严重困难。
- 三大问题困扰纺织企业 自主创新才能发展 (11-20 13:26)
- 纺织企业如何过"冬" (11-17 09:48)
- 拥抱“思密达”,纺织企业准备好了吗 (11-13 11:28)
- 广交会三期开幕 中国服装纺织企业积极“自救” (11-02 08:28)
- 聚焦纺织行业运行指标 (10-15 11:22)
- 纺织产业转型“机器换人”成趋势 (09-30 10:22)
- 纺织企业用工成本上涨知多少 (09-28 11:26)
- 山东泰安借助认证认可手段促进纺织企业出口 (09-14 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