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09年春蚕生产情况
生意社7月22日讯 我市春蚕生产各地紧紧围绕国家“东桑西移”和市“十百千万”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科技养蚕技术指导,加大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力度,克服蚕期气温低,雨水多的不利气候条件,取得春茧单产高、质量好,蚕农收入基本持平的较好成绩。据初步统计,全市春季共发种15.1万张,同比减35.5 %;生产蚕茧528.5万公斤,同比减34.1%;平均单产达到35公斤/张,同比增2 %;蚕农售茧收入7790万元,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收入3200万元左右,同比基本持平。
一、狠抓蚕桑科技服务和推广。市蚕桑站定期发布桑病虫情报,指导大面积桑园防治管理,派技术人员深入主产镇乡开展蚕桑科技下乡,利用信息平台为蚕农提供技术咨询、解答疑难问题;涪陵区蚕桑办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高效蚕业”为主题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抽出100名技术人员,组成11个工作组,指导蚕桑生产;黔江区由分管局长带队,组织蚕桑技术培训队,对全区22个蚕桑基地镇乡的党政干部和蚕农进行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2万多份,技术光盘5000张;永川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包镇、村的方式对每个重点蚕区开展蚕业生产宣传动员和培训;南川区蚕桑站和龙头企业工作人员一道深入镇乡、村、社进行技术指导,为每户蚕农发放技术资料等工作,促进了全市蚕桑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大力推进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积极开发蚕桑资源综合利用,跳出单一的蚕茧生产发展模式,今年市外经贸委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在永川、石柱、云阳等区县实施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对桑—兔、桑—鸡、桑—菇、蚕—茧—丝棉、蚕沙—沼气等模式进行试验示范。石柱县利用桑园养鸡,分区饲养,分片采桑,既保证了蚕桑的发展又能四季养鸡,同时还提高土壤肥力,据初步核算,桑园养鸡后每亩可收入5000元以上;永川区打造2000亩现代蚕业示范园区,推进桑—蚕—菌—沼、桑—蚕—虾—稻、桑—草—兔—沼及蚕桑产品加工等多产业复合经营模式,示范户桑园亩产值达到4000元以上,大幅增加了蚕农收入,也为农村大面积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积极扶持引导业主式集约化发展。为适应形势需求,各地积极在创新蚕业发展模式上做文章,采取措施引导业主式集约化发展。黔江区出台政策,对蚕桑大户每栽一亩桑补助400元,修建共育室、大棚以及购置簇具等,一次性补贴7000元、500元、200元,全区10担以上的大户300多户,春蚕增产近20%;云阳县峻西公司采取公司承包土地建桑园,农民反租养蚕,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二次利润分配,极大地激发了蚕农的养蚕积极性,该县林海生养春蚕18张,售茧666.8公斤,平均单产37公斤,收入11495.6元;潼南县由7个业主投入集中发展的桑园达到1.56万亩,成为该县蚕业生产的主流,其中2家桑、蚕、丝产业链条完备;合川、垫江、铜梁、江津等区县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撂荒桑园地流转,通过流转实现集约化发展,让桑园发挥更大效益。
四、积极开展桑蚕保险工作。为了保护蚕农利益,帮助蚕农规避养蚕的自然风险和疫病风险,在去年合川区蚕桑保险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市外经贸委安排专项资金在黔江、合川、涪陵、垫江四个区县开展较大规模的桑蚕保险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积累经验,奠定基础。今年市级资金补助保费的50%,最高不超过6元/张,余下的由区县财政和蚕农承担,其中区县财政补助不低于余下部分的40%。春蚕实施效果良好,仅合川区蚕农得到保险赔款41425元。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强了蚕农信心,对促进全市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受此带动合川区沙鱼镇渝界蚕桑专业合作社承诺明年将由合作社支付蚕农承担的蚕桑保险费用。
由于受茧丝价格下降等诸多因素影响,全市夏季发种11万张,较去年同期下降37%,目前蚕儿生长良好,有望获得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