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周评:陈棉抛储将结束 棉价居高纺厂望棉兴叹
生意社7月22日讯 上周(4.13—7.17),抛储计划继续进行,由于陈棉抛储数量有所加大,且即将告罄,竞拍价格也随之上涨。受棉价居高不下,下游纱线价格上涨缓慢影响,纺织厂面临生产即无利甚至亏本的局面,为了缓解纺织厂用棉紧张,防止棉价继续推高,上周末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首先是自7月20日起,暂停纺织企业委托棉花流通企业交易商代理其竞拍储备棉;其次在最后一个交易日里降低了单捆的数量,形成了有大有小,等级上也分布较均匀,这样更符合纺织厂目前的情况,各取所需。该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28)周均价为12957元/吨,较前一周涨74元;229级棉均价13311元/吨,涨64元;527级为11776元/吨,涨72元。同期电子撮合重心上移,除MA0910合同外,其余合同均涨幅过百余元,成交量小减,订货量反弹大增。
一、现货市场:抛储带动价格上涨,纺织厂无奈应对。
上周共推出抛储计划249778吨,较前一周增加13374吨,其中2008年度收储棉116392吨,2003年度储备棉91461。共成交212243吨,其中2003年度储备棉全部成交;2008年度收储棉成交78857吨,流拍37535吨。截止7月17日,累计成功抛售储备棉961201吨,其中2008年度储备棉484736吨,2003/2004年度棉花476465吨,折328级棉花均价13034元/吨。上周由于陈棉抛储数量增加,使得成交比例较前一周有明显增加,最高一日成交比例达到96%;成交价格也水涨船高。
面对居高不下棉价,纺织厂也颇显无奈,中小纺织厂资金紧张无法拿出大量资金参与到抛储中去,而现货上仅有的棉花价格极高,无法购买,纺织厂只有选择从代理商手中购买棉花。但是随着近期竞拍价格的走高,每吨棉花加上代理费、运输费等费用,纺织厂也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小厂库存紧缺严重,停产、限产增多;采访中一些纺织厂负责人表示,现在开工已谈不上什么利润,仅是为了给工人开工资。
二、电子撮合:交易重心继续围绕9、10月份,订货量反弹增加。
上周,电子撮合共成交38560吨,较前一周减少260吨;订货量增加1880吨,累计订货20520吨。该周电子撮合重心上移,除10月合同外,其余合同均上涨超过百元,其近期合同MA0907周均价13810元/吨,较上周涨370元,为涨幅最大的合同。
从上周交易情况上看,五个交易日中周前期价格放量上涨,成较量和均价均上升至本周高位,近月合同MA0907涨幅较大,在周五冲高至13897元/吨,但是由于该合同临近交割月,所以成交量不大;周后期电子盘面有小幅调整,但是幅度不大。近期合同MA0907周均价为13810元/吨,高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229级)499元。
该周电子撮合呈现以下特点:1、除MA0910合同外,其余合同均涨幅过百元,其中近中期合同涨幅最大,达两、三百元。目前市场上的关注焦点主要集中在9、10月合同,这两个月成交量最大,表明交易商对新棉上市的接轨期间有很高的关注度。MA0909合同周均价为135065元/吨,较前一周涨223元/吨。2、成交量小幅减少。除当月合同MA0907和MA0912合成交量有所增加外,其余合同均有所减少,其中MA0909成交量较上周减少4300吨,但是从单个合同成交量上看,9、10月成交量继续为最高的两个月,说明交易重心仍然在这两个月上。3、订货量反弹增加。订货量结束了连续几周的减少,上周反弹增加,除近期7、8两个月合同减少外,其他合同均有所增加。远月MA0912合同增加最大,为2880吨。
三、国际市场:美元下行,期棉弱势上扬。
上周美元再度下行,利好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和金属,但是大豆等农作物依然震荡,ICE期棉延续前周强势,在7月15日突破5月12日的高点记录,随后小幅回落,同时期棉成交并未有效配合。本周12月主力合约累计上涨161点,Cotlook A现货指数涨180点。该周10月合约周均价为61.44美分/磅,较前一周涨2.94美分/磅。同期国际现货呈现相同趋势,其中Cotlook A指数周均价为66.46美分/磅,较前一周涨2.40美分/磅。1%关税下折算为11628元/吨,低于中国棉花价格指数1329元;滑准税下折算为12873元/吨,低于国内84元。
四、市场展望:
在上周末有关部门出台了暂停纺织企业委托棉花流通企业交易商代理其竞拍储备棉的通知,这或许会有效的抑制住目前居高不下的棉价,同时建议增加每日储备棉抛售的数量,增加库点、标的的安排要大、中、小兼顾,棉花需求大的地区要适当增加库点和数量,加大新疆棉的出疆力度,稳定市场的供需,让棉花真正流通到纺织企业的手中。
上周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的宏观经济数据,上半年GDP增长7.1%,其中二季度增加7.9%,为近08年以来的首次增加,虽然CPI还在下行,但是专家认为CPI将会在今年的四季度时转正回升,但是幅度并不大。从二季度的数据上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开始回暖,但是这种回暖迹象是否稳固,还有待观察。同时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央行在近期的会议上也表示,会在适时的时候动态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