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应对中美矛盾 中国外贸优势仍在劳动密集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优势
《21世纪》:在经济危机中,我们看到上海等东部沿海区域外向型经济受到的冲击比较大。对这些区域的发展你有什么建议?
龙永图:这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国外经济衰退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导致需求下降,进而影响了中国的出口。在这一情况下,一些出口量较大,GDP增长对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地区自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但随着扩大内需、投资推动等政策效益的逐渐显现,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外需减少带来的影响。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也开始逐步复苏,出现了一些积极倾向。现在经济学界普遍的预测是全球经济会在今年底明年初复苏。全球经济复苏会重新活跃整个出口市场,从而减轻中国的出口压力。
从很多方面来看,今年中国每个月的出口情况都比前一个月好。特别引人瞩目的是,这次危机中,中国在贸易上的相对优势还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大幅下滑21。8%,但纺织品、鞋、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下挫幅度远小于21。8%。
劳动密集型产品很多都是具有刚性需求的产品,而很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生产这些产品。所以我觉得在经济衰退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顶梁柱作用。
《21世纪》:你刚提到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中国优势,同时我们也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产业升级”。这两者之间是否会有矛盾?
龙永图:我想强调的是产业升级不等于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打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而发展高科技产业。这不符合中国国情。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一个产业如果使用最先进的生产、环保等技术,那么它就是一个“朝阳产业”。
产业升级的真正含义是,在本身的优势产业上进一步增加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比如,衬衫制造以前被认为是低附加值产业。但现在制造技术进步了,如果再收购一些外国品牌,一件衬衫就能卖几百上千元,这绝对是高附加值产业。
技术变革应该通过竞争、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来实现。国家政策不可能具体介入每一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