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内热外冷 常州银企联动度危机
生意社7月31日讯 记者在长三角调查的第三站选在了江苏常州。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宏观数据似乎正在预示着当地经济的复苏,但微观的实体经济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尤其是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行业,虽然国内需求在逐步的复苏中,但来自海外的订单却并没有恢复。据常州最大的棉纱基地——常州湖塘纺织城的数据显示,今年的5、6月份的生产和销售基本上已经恢复到去年上半年的水平,但在外销方面仍没有起色,所以“复苏只是国内扩大内需的一个结果”。
湖塘样本:订单内热外冷
28日,当记者来到中国最大的棉纱基地——常州湖塘纺织城时,看到的景象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似乎一派复苏的迹象。临近中午时分,一位老板娘还在利落地和远道而来的客户商谈,顾不得脸上的汗,用计算器飞快地和客户讨价还价,“难得的商机要好好把握。”她说。
纺织城陆经理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受此次金融危机重创的棉纱行业正在恢复元气,此前销售量的大幅下滑和订单萎靡的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今年5、6月份基本上已经恢复到去年上半年的水平。”
经营户小李证实了这一说法。当初他也曾陷入困境,一方面向上游客户订单的钱要交付,另一方面下游客户的钱却迟迟不见到账,而且订单也日益减少,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去年下半年以来纺织城内500多户商户中有几十户关停。”
几十个经营户的关停对一个纺织城来说数量看似甚少,但意义却甚为重大。据介绍,这里的棉纱销售占到全国的60%,用纺织城负责人的话来形容“有区域定价权”,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这部分经营户也不会关停。
今年以来,随着整个经济的回升,棉纱行业也得以逐步恢复。一方面订单在增加,另一方面棉纱价格也在逐步回升。而纺织城内搬运工、卡车司机等人数的增加似乎也验证了棉纱行业的复苏。
不过对于这一“复苏”,棉纱商会会长毛小强仍然心存担忧。据介绍,在去年11月~12月份,纺织城的棉纱销售数量曾一度锐减到每天约600吨。情况在今年4月出现好转,销售数量和价格都有所回升,并在5月至6月份达到了每天3000吨的销售水平。“但是这增加的2400吨的销售当中,70%由国内消化,30%由国外消化。”毛小强表示,所谓的复苏只是国内需求的增长和复苏,而国外的情况还是相当糟糕。
更糟糕的是,由于国外订单企业尚没有恢复生产,使得之前的订单货物在到达对方口岸后一直无人提货。货物的积压导致国内经营户的资金运转遭受重创。据毛小强的估计,货物滞留在国外口岸的占纺织城出口总量的20%。而对于经营户来说,把货再运输回来的成本比搁置在对方口岸的成本还要高,“拿回来还不如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