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压力与中国纺织品供应商的选择
生意社8月11日讯 最近,宜家(IKEA)对中国纺织品供应商加强了供货准入检查。据悉,这个世界著名零售商的全球供应链管理部门(SE部门),对于他们名单上的中国纺织品供货商,特别是对家用纺织品供应商往往采取不请自来的态度,每次到厂里检查的时间必须在2天以上,从检查各种文档到现场考察工厂各种各样的机器设备。从今年开始,宜家对中国供应商的考察增加了新的内容,开始检查中国企业是否有工人超时工作,以及事后怎样支付加班费。
由于纺织品在宜家的商品名录上所占比重很大,而且其大部分纺织品供应商来自中国大陆。所以,这一政策势必会影响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纺织生产企业的命运。
宜家的IWAY标准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直接的导火索是宜家的低价策略导致了宜家在罗马尼亚的供应商工厂里的雇工条件极端恶劣并被欧洲的媒体曝光。当时宜家有相当多的产品是在劳动力相对便宜的东欧生产的。经过近20年的努力,原来东欧地区的技术和雇工条件已经符合了宜家的IWAY规定。从本世纪开始,为了追求的更多的利润,宜家已经越来越多地依靠“中国制造”。但是,往往因为中国制造商的IWAY情况实在不尽如人意,这对于世界知名的零售商来说,意味着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道德压力。
宜家对中国供应商的例行检查源自2007年,当时,宜家内部曾经相当郑重地讨论过是否要撤出中国这个宜家大部分产品供应的订货基地。因为当时在中国,能通过宜家制定的IWAY规定的工厂比例只有3.4%,而宜家全球的供应商通过IWAY规则的比例是71%。宜家当时面临的选择是,是花大力气督促中国供应商改变并提高其环保水平,还是干脆退出在中国的采购以免引火烧身,最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前者。
2007年底,宜家全球CEO安德斯·戴尔维格(Anders Dahlvig)决定,为中国供应商设计IWAY初级标准。在宜家内部被称为IWAY MUST,中国纺织品供应商则干脆把宜家IWAY标准叫做“铁八条”,因为这个标准内有八条关于环境和材料来源的基本原则是铁打不动的。一旦供应商在这个范围里没有通过SE部门的审查,就会被停止供货,并限期整顿,直到符合规程,或者是自动退出为止。宜家对其中国供应商声明,IWAY MUST是入门级标准,在这个基础上宜家将会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那些合格供应商的IWAY水平。
安德斯·戴尔维曾经许诺,如果中国供应商能够通过IWAY,宜家将改变过去那种四处寻找低价供应商和分散生产的习惯,给合格供应商以更多的订单,使中国供应商通过规模化生产顺利迈过盈亏平衡点,与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一起赢利。
宜家的“铁八条”,说穿了就是提倡企业的清洁化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保证工业生产过程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对于处在经济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纺织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企业面临着要么下功夫提升水平、要么被淘汰出局的选择。这种选择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并不容易,即使转向内销市场,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纺织企业也都面临着从单一生产转向设计、制造和销售全方位的转变。金融危机只不过加速了这一变化过程,一方面因为国内消费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不少出口企业争相转向内销的做法使国内纺织企业的品牌效益关注度提高。因为没有品牌就没有国内市场。但是另一方面,沃尔玛、宜家这种国际零售商的对供应商队伍的整顿,也在迫使我国优秀的纺织企业在各方面加快和国际接轨,而专家们预测这种加速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存活下来的可能性更大。
我国纺织业的实际情况是中小企业比较多,尤其是一些小企业,虽然它们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并不低,但是他们不考虑环保、不考虑工作环境、自然更不会考虑企业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针对目前中小企业的这种现状,只能依靠大企业对他们在产业链合作方面的约束,或者依靠市场消费者意识的变化,再就是依靠引进一些国际和国内的认证体系,来促使这些中小企业发生变化。正如宜家的采购部门代表所说:“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洗牌,在严格实施IWAY标准的压力下,宜家在中国的几百家供应商的数量会减少,但因为符合标准而存活下来的供应商应该可以感觉到规模效益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