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出口企业危存间的求解
“这说明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外贸企业想做内贸,我劝你不是因为短期内应对金融危机,为了应对国外需求下降,投机地从国内市场捞一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除非你想长期做下去,那你就做好3到5年的思想准备,做品牌价值,这还是有可能成功的。”
为了说明外贸企业转做内贸的困难性,王耀特地举例子说明。就江苏省金坛市而言,作为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其今年上半年460家服装企业一共出口了3.2亿件服装。他计算了一下,平均每个企业大概出口80多万件服装。“80多万件换算到内贸市场,开店至少要开400家,这才能把你的服装卖出去。开几年才可以把你上半年80多万的消耗掉呢?另外,到每个商场你能找到销售人员吗?第三,你自己得有设计师,至少有设计师能帮你把货拿出来,并且你的设计师能不能做好这个市场?第四,设计师设计完之后能生产多少?有多少库存?广告怎么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真正做内贸要比做外贸的问题复杂得多。”王耀分析道。然而,对于这80多万件服装,如果是出口的话,很有可能接到一个单就拿走20万件。
因此,在外贸企业转做内贸的问题上,王耀的建议是,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做。“不要以为你的企业有这么多的品牌和款式,随便挑出来都可以在国内卖,这种思想是错误的。”
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外贸企业转内销是金融危机下企业寻找出路不得已的一种选择。如果企业能够做较为充分的长期准备,或者形成两条腿走路的模式,这种转型是有成功可能的。
对于做外贸和内贸的不同,孙淮滨打了个比喻:“做外贸就是做工厂,做内贸就是做公司,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相互间转化相当于做变性手术。这需要有巨大的勇气。”
求解4
提高出口退税率谁受益?
方案:国家连续4次上调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退税率,此项措施让企业成为最终受益者。
自2008年8月以来,我国关于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连续4级跳,从最初的11%上调至现在的16%。这表明了国家对该行业的大力扶持,更重要的是,这有利于刺激行业出口,缓解企业生存压力。然而对于出口退税率的上调,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认为这被外商占了便宜。那么,提高出口退税率最终受益者是谁呢?
张小济表示,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好处最终是给了企业。他说:“有了退税我们的产品才好卖,成本才能降下来,工厂能开工,工人能就业,最后受惠的是我们的企业和劳工。现在我们提高了出口退税率,有人就说,你提高了,外国进口商要跟你分利益。但他分的前提是要买产品,而我们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目的是把产品卖出去,他分的时候就必须得买。不能因为人家分一点利益就认为出口退税率无效了,甚至说不退。”张小济还建议,出口退税率的税点应该在中长期稳定下来,不应该再来回波动。
作为《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起草工作的参与者之一,孙淮滨认为,振兴规划中最实在的政策就是提高纺织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按照国际惯例是零税率出口,不过现在对于提高出口退税率确实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前不久,我们到罗马参加了中美欧日的纺织产业会谈。这个会上,我们解释了为什么要提高出口退税率,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美国人却认为,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不断去提高出口退税率是不恰当的。但事实上是,有了退税率我们就能拿到订单,就能保住市场、保住生产经营,最后也就保住了就业。”孙淮滨解释道。
在提高出口退税率问题上,商务部外贸司纺织品处长黄岳峰和张小济、孙淮滨看法相同:从保住订单到保住市场份额再到保住工人就业,“整个经济是一个链条,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
不过,有一个情况是,现在有的国家向WTO报告,说我国有很多补贴,并且把我国的相关政策整理了出来。这造成的一个困局在于,诸如出口退税率的上调会让外方觉得是中方给予的资金和补贴,因而一些谈判由此变得困难。
“我在跟欧盟谈判的时候,谈这个问题很辛苦。欧盟普通消费者在欧盟买东西付了钱,但是离开欧盟是可以退税的。我说,你们可以退税,那么对于中国来说,出口企业付了税,出口货物交了税,但是走的时候,中国企业还要付这么高的税费,公平吗?在谈判中,我们要跟外方去详细解释,才能让他明白这个事情并不是补贴。”黄岳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