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纺织订单“北迁”
金融危机下,海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现变化,消费产品更多地从中高端转为中低端。上述浙江莱丽斯鞋业的人士亦表示,相对于珠三角,长三角在中低端产品领域的竞争力更强一些。
不过,上述东莞分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也有一些贸易商在订单转移到长三角以后,又转回珠三角,“部分企业的一些工艺流程可能还是达不到珠三角的品质”。
浙江省商务厅综合处处长陈志成表示,目前部分行业的订单确实自危机之后便有迁移趋势,但具体情况还有待定量考证。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外商投资为主,金融危机中相当一部分厂商已倒闭或撤资。随着经济复苏,订单重新回流,但原有的珠三角劳动力、生产线不够,在短时间内无法组织。
成本、政策双重考量
“珠三角的港资和台资企业比较多,基本上都是租厂房生产,而浙江的民营企业大部分有自己的土地和厂房,能大大降低经营成本。”上述从广州赴温州工作的鞋业公司经理说。
这位曾为广州原公司做过成本核算的经理认为,长三角地区的人力成本也普遍低于珠三角。
东莞市职介中心数据显示,7月份该地区普工平均工资每月为1500元,还要包吃包住;而在温州,同样的普工每月工资仅1300元。
“不少客商反映,同样的鞋服产品,长三角的价格更便宜。”香港工业总会的一位人士表示,外资居多的珠三角,由于工艺、质量、设计、物流、管理等更规范,人力成本也更高,所以相对更贵。
珠三角工业协会东莞分会负责人称,目前会员反映的问题,一是生产成本太高,尤其包括用人成本。二是政府的环保政策从紧,对部分企业有一定的影响。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叶克林表示,类似的订单北迁或“南资北上”的现象近几年一直存在,只不过金融危机使其显性化。
叶认为,除了成本优势外,苏南等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体系完整性优势也很明显,同时产品交货能力相对较强,而后者是吸引海外客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欧美等国的订单并不是大规模和持续性的,而只是陆续的小订单,更看重现时的交货能力。”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
此外,记者从部分企业了解到,产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金融危机后,广东提出了“腾笼换鸟”、促进“双转移”的产业政策。该政策主要针对是污染多、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将之转移到东西两翼、粤北山区。
“‘双转移’政策从长期来看对珠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林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