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首页 | 搜索 | 产品 | 企业 | 供应 | 求购 | 人才 | 论坛
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订阅  我要投稿
纺织资讯
您的位置:首页 > 信息中心首页 > 正文
【收藏到商务室】

盛泽纺织业:靠什么在危机中逆风飞扬


http://www.texnet.com.cn  2009-08-19 08:18:34  来源:新华日报 收藏

  生意社8月19日讯 “下个月,我要带40家盛泽纺织企业和经营户180多人的团队,参加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纺织面料展,目前正在紧张准备。”8月7日,吴江市盛泽镇党委书记盛红明兴奋地告诉记者,盛泽,集聚着2300多家纺织企业、一个拥有6000多家纺织品贸易公司的大市场,年产180万吨纺丝和70亿米织物,东方丝绸市场去年销售580亿元,产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尤为难得的是,在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纺织业尚在艰难跋涉的时刻,盛泽纺织业实现了新一轮升级换代,显出别样的精彩。

  “盛泽特例”:两次低谷中的一跃而起

  十年间的两次金融危机,却成就了两次产业能级的巨大跨越,盛泽纺织业的这段特殊机缘,被业内专家称为世界纺织业的“特例”。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盛泽抓住机遇“抢了外国人的饭碗”,承接了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转移过来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实现了传统丝绸纺织产业的现代化。去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盛泽又开始了新的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延伸,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从依靠资源消耗到依靠科技创新、产品从同质化到差别化三大转变。在吴江市委书记徐明看来,盛泽纺织业在应对危机中形成的企业集群、配套、技术、市场、投资环境、企业家团队等六大独特优势,是吴江巨大的财富。

  “我们的经验是,越是低谷时出手,越能抢到市场先机。”恒力化纤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浩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恒力还是个小不点,当时坯布价格一落千丈,最先进的喷水织机价格也从每台12.8万元掉到6.8万元,恒力认准时机,咬牙买回800台,不久后纺织业开始复苏,恒力一下子实现爆发式增长。这次金融危机来临,恒力瞄准国内刚刚起步的工业纤维,再度出手,上马20万吨工业丝项目。新项目年底建成后,恒力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丝生产基地。一个意外的“大礼包”是,由于危机带来各项成本骤降,原计划20亿元的项目只花了13亿,恒力未开工就“赚”了7亿!

  “龙头老大”恒力的“危机历程”,堪称盛泽2300多家纺织企业的典型写照。

  升级原动力:企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

  两次危机,两次升级,盛泽靠什么?

  “我们更强调危机之前的行动。危机来了不怨天尤人,更不坐等援手,自己先要动足脑筋。”向兴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曹荣达说。

  在盛泽,向兴这样年销售10多亿的纺织企业只能算是“小个头”。记者调查发现,危机中大企业果断出手,“小个头”也都各显神通。华佳集团主攻弹力真丝面料,新民科技重点打造20万吨直熔纺项目,福华世家引进1000台国际最先进的织机……据盛泽镇经济服务中心统计,盛泽50家主要纺织企业产品差别化率已达到80%。

  企业向前冲,政府做什么?盛红明说,企业是应对危机的主体,政府则承担着坚定企业信心、服务企业发展的重任,这份责任担当,同样举足轻重。政府面对危机时的战略眼光和路径选择,往往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产业的生死存亡。盛泽纺织产业的两次升级充分表明,政府如果仅仅着眼于“救市”,拆东墙补西墙,而没有从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产业升级的层面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将给未来留下遗憾。

  基于这样的共识,去年9月,盛泽镇政府搭台,引来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三所高等院校的125名硕士、博士,与50多家纺织企业对接,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的加盟。镇里出台了大量支持性政策,对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参与纺织行业标准制定、引进人才及节能减排等给予奖励,推动企业整体素质提升。去年底的表彰大会上,108家企业拿到了1127万元“升级奖”。

  在镇政府的协调下,这里推出的“仓单质押”等贷款创新服务,解决了企业融资难题,受到企业好评。但记者调查中注意到,这里政府做得最多的是为下一轮发展储备空间。去年市场最低迷的时候,东方丝绸市场的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投入使用,“盛泽指数”成了全国纺织业风向标,市场功能得到极大拓展。今年4月,镇里投资2.2亿元建成的盛泽纺织后整理示范区投运,安装了废气回收装置的158条涂层生产线每年可减排甲苯1万吨,相当于节约6万吨标煤,这为下一轮发展又拓展了宝贵的生态和资源空间。

  创新者恒胜:危机中昭示的市场法则

  危机期也是未来发展的储备期,借助危机,企业完全可以实现低成本扩张。

  盛泽纺织业的升级发展又一次证明,“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一般化纤丝每吨1万元,可盛虹集团研发的超细纤维却高达8万元。普通真丝绸每米几元钱,但华佳集团研制的膨体弹力真丝价格可以翻几个跟头。盛泽人认为,传统产业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获得新生,低成本、低价格、简单模仿的老路根本走不通。无论身处哪一个行业,只有通过创新找到自己的“独门秘笈”,才能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发展。上半年,盛泽的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39.72%。目前,盛泽共有22家企业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35家规模型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市场永远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纵观盛泽企业危机期的市场应对可以发现,有没有机会,不在市场在自己。经济学专家提示,基业长青的企业一定要经历多个经济周期,既享受经济繁荣的红利,又经历过经济衰退的磨难,甚至要经历经济萧条的九死一生。这样才会明白企业的资产绝不仅仅限于资本、品牌、技术和人才,还包括经历经济周期所积累的智慧、面对危机时候的从容、在经济高涨期为危机所做的准备。

  创新者恒胜。唯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危机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芦苇
贸易行情论坛】 【打印】 【关闭】 【我要收藏
「相关报道」
更多精彩行业动态
进入行业动态>>


华兴纱管
免责声明:浙江网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国纺织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浙江网
盛生意宝股份有限公司,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所刊登信息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失。

站内支持: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企业邮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纺织数据库 - 快速产品通道 - 外贸助手
兄弟站点:生意宝 - 国贸通 - 中国化工网 - 全球化工网 - 医药网 - 中国服装网 - 机械专家网 - 中国农业网 - 中国蔬菜网 - 浙江都市网 - 中国红娘网 - 南阳商务网
糖酒招商网 - 中国卫浴网 - 中国粮油网 - Global Buyers & Suppliers - ChinaChemNet

中国纺织网 版权所有 1997-2014 浙ICP证:浙B2-20080131
服务热线:0571-8822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