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福建纺服出口49.7亿美元 同比增长17.7%
生意社8月20日讯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前7月,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高达49.7亿美元,同比逆势大增17.7%。福州海关统计显示,仅7月份当月,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就达9.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环比增长21.6%。
据介绍,今年前7月,福建省纺织服装主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值达42.8亿美元,增长22.8%,占同期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86.1%。
私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主要推力,前7月,福建省私营企业出口纺织服装29.7亿美元,增长36.1%,占同期出口总额的59.7%。
欧盟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前7月,福建省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14.1亿美元,增长24.7%,占同期出口总额的28.4%。此外,对东盟出口4.9亿美元,增长37.2%;对非洲出口4.4亿美元,增长53%;对美国出口4.2亿美元,增长10.1%;对香港出口3.7亿美元,增长33%。
服装以衣着附件出口涨势较好。前7月,福建省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37.5亿美元,增长22.7%;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12.2亿美元,增长4.7%。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分析指出,虽然当前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呈现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仍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国外采购商压价现象较为普遍。据行业协会和企业反映,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外采购商对价格相当敏感,一般采用多家询价、压价下单的方式,而且采购对象也多集中在中低档商品上。据调查,今年广交会上纺织服装的国外采购商普遍压价20%左右。在外需不振导致订单较少、国内同行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为维持渠道以及保证生产,被迫低利润甚至亏损接单生产,行业持续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二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频频遭遇召回事件。近年来,欧美等地针对进口纺织服装的技术法规和生产标准不断提高。如,欧盟在纺织服装配额取消后,先后出台了10余项涉及纺织服装的新规定;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从今年2月份起施行纺织服装的新法规,特别加强了婴儿服装的安全管理。由于国内企业缺乏对新的技术法规和生产标准了解,大多按照国外客户要求生产或是使用了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原料物质,造成今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被召回量大幅增长。据欧盟统计数据,今年前5个月,欧盟累计召回92项纺织服装产品中,其中原产于我国纺织服装产品达65项,同比增幅高达442%。今年1季度,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宣布召回13项纺织服装产品,其中10项产地为中国,同比增幅为150%。
三是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和部分原料短缺现象突出。在国家棉花大规模收储的支撑下,今年我国棉花价格开始快速回升,由此给纺织服装企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原料成本压力。8月6日,中国棉花价格CCIndex328指数已经达到13188元/吨,较年初上涨20.3%;CCIndex527指数达12005元/吨,较年初上涨20.6%;CCIndex229指数达13528元/吨,较年初上涨17.6%。与此同时,受到国家投放储备棉质量衰减、国内新棉要今年9月中旬才能上市以及进口配额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当前棉源质量不能得到保障,尤其是高等级棉供应紧张的现象较为突出。
对此,福州海关建议:相关企业及时调整出口策略,增大研发投入,提高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及时收集、跟踪、整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情况,严格按照出口目的地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生产,加强与国外采购商的信息沟通交流,以降低出口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