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日报:后期棉价有望止跌趋升
生意社8月21日讯 近期,随着国储棉第一批抛售接近尾声,市场上可流通的现货逐渐减少,现货棉价节节攀升,但随后进行的第二批国储棉抛售60万吨将缓解第一批国储棉抛售后至新棉上市期间的现货空缺,当前棉价也因此出现了回落。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种植面积减少、种植成本增加和农民惜售,以及经济复苏将提振市场需求,估计棉价长期走势趋涨。
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减少
近几年,能源价格不断走高导致化肥价格大幅上涨,而化肥的成本占了棉花生产成本的20%左右。去年,国内籽棉收购价格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大幅下调,且远低于农民预期,这导致“棉贱伤农”的现象在很多产区较为明显,并导致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据了解,今年全国棉花实际播种面积为7598.4万亩,较上年减少1089.4万亩,同比下降12.5%,产量预计在670万吨左右,同比减少约10%。
棉农新棉售价期望值较高
据笔者对各产区棉花生长情况的了解,当前部分棉株伏前桃已经开裂,棉农估计8月下旬便可以开始采摘,9月上旬会有新棉零星上市。
由于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今年棉花种植成本大幅上涨,种植成本的上涨让棉农倍感压力,棉农普遍对今年新棉价格预期高于去年。按照当前的预期,籽棉收购价格预期在2.8-3.0元/斤,折合内地皮棉加工成本价在12700-13700元/吨。
据了解,如果今年籽棉收购价格再次出现远低于棉农预期的情况,市场将会出现棉农与收购企业的僵持局面,最终将对棉农和企业都不利,并最终会导致明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
纺织品作为生活必需品,一旦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将率先恢复,而占全球纤维消费量三分之一强的棉花需求量也必将恢复,但此时棉花的种植面积恢复却有一定的滞后性,届时棉花的供应将吃紧,进而会引起棉花价格的上涨,如年初至今棉花价格的不断上涨已证明了这一点。
国储棉抛售
从国储棉第一次抛售成交情况来看,截至8月18日,已累计成交142.5634万吨,用棉企业参与的热情很高,缓解了市场供给的压力,当前此次152万吨的国储抛售已接近尾声。第二批数量为60万吨的国储棉抛售从数量上看可以持续到新棉上市,虽然从第二批抛售政策出台后国内棉价开始下跌,但长期来看,第二批抛售有助于避免棉价的暴涨,并可以实现新老棉价之间的平稳过度,让今年籽棉收购价格处在一个合理的价位,这既可以保护棉农的利益,也又不至于过分抬高收购企业成本。
下游需求在后期有望好转
依据美国商务部纺织品处近日公布的初步统计,今年1-7月份美国纺织品及成衣进口衰退9.4%,跌幅进一步趋缓。其中,自中国进口纺织品及成衣降幅继续放缓,为-0.04%。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728.5亿美元,下降10.8%,降幅小于全国货物贸易整体出口的下降幅度。目前,业界普遍认为,下半年纺织品出口较上半年更具份量,7月份很可能成为降幅进一步趋缓的分水岭。这主要与欧美市场的消费习惯大有关系,圣诞节、感恩节及万圣节等三大节日都集中在第四季,欧美消费者往往喜欢在下半年购买玩具、礼品、衣服、鞋子等商品过节,而美国第四季的日用品消费额通常占全年的70%。
此外,经济在2010年将开始全面复苏,这从各国的经济数据上已可看出。如果经济复苏,纺织品需求将伴随着经济复苏而复苏,棉花的需求也势必强劲反弹。而如果今年新棉上市价格离棉农预期较远,势必会导致2010年棉花种植面积再次缩减。在需求量强劲反弹和供给短缺的情况下,棉价将出现较大的涨幅。长期来看,这不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市场稳定运行,棉花收购期间往往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密集发布期,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依据之一就是保护棉农利益和稳定行业发展。从以上因素综合考虑,棉花价格在后期将会维持一个稳定上涨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