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类标准】棉本色布国家标准(附录F:棉本色布技术条件制订规定)
棉本色布国家标准(附录F:棉本色布技术条件制订规定
附 录 F
棉本色布技术条件制订规定
(补充件)
F1 棉本色布的组织规格,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或用户要求进行设计。
F2 棉本色布产品品种的分类,以织物的组织为依据,如组织相同的织物,则以织物总紧度、经纬向紧度及其比例进行分类。棉本色布一般分为平布、府绸、斜纹、哔叽、华达呢、卡其、直贡、横贡、麻纱、绒布坯等类别。
F2.1 棉本色布产品品种分类见表F1。
织物经、纬向紧度和总紧度计算取一位小数。在取K值时,经、纬向紧度四舍五入取整数。
F2.3 棉纱、线特克斯数的换算
棉纱、线特克斯数是以10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8.5%)时的重量(g)表示。
F3 棉本色布的技术条件
F3,1 匹长
织物的匹长,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F3.1.1 公称匹长 工厂设计的标准匹长。
F3.1,2 规定匹长 叠布后的成包匹长。
规定匹长=公称匹长+加放布长------------(F5)
加放布长包括加放在折幅和布端的,为保证棉布成包后不短于公称匹长。
F3.2 幅宽
F3,2.1 织物幅宽以0.5cm或整数为单位。其公英制换算的小数取舍:0.26—0.75取0.5;0.75以上取1;0.26以下舍去。
F3. 2.2 公称幅宽为工艺设计的标准幅宽。
F3.3经、纬纱特数
F3. 3. 1 织物经、纬纱特数用公制表示。如需要公英制同时标出时,公制特数在前,英制支数在后并加括号,例如29/29(20s×20s)。
F3. 3.2 新品种设计中,经、纬纱特数应根据GB/T 398技术要求中规定的tex系列选择。
F3. 4经、纬纱密度
F3.4.1 织物的经、纬纱密度以10cm内经、纬纱根数表示。在英制折算公制时,不足0.5根的舍去,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作0.5根计。
F3.4.2 设计新品种时,经、纬纱密度以0.5根或整数为单位,经、纬纱密度的选择要能够体现不同品种的特色。
F3.5 总经根数
F3. 5.1 织物总经根数的计算
F3.5.2 计算总经根数时,小数不计取整数。如穿筘穿不尽时,应增加根数至穿尽为止。尾数是单数,每筘穿二根时,则加一根;尾数是一根(或二根),而每筘穿四根时,则加三根(或二根)。
F3.5.3 边纱根数
织物的边纱根数可按表F2规定。
F3.6 筘号
F3.6.1 筘号以10cm内的筘片数表示,取一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筘号在56~240号范围内。
F3.6.2 筘号计算
F3.6.3 英制筘号与公制筘号的换算
公英制筘号折算后的小数取舍:0.3l~0.69取0.5;0.70及以上取1;0.30及以下舍去。
F3.7 筘幅计算
在二边应增加适当数量的余筘。筘幅以厘米表示,计算取二位小数。
F3.8 经纬纱织缩率计算
F3.8.1 经纱织缩率
经纬纱织缩率以百分率表示,计算取二位小数。
F3.8.2 纬纱织缩率
F3.9 织物断裂强力计算
F3.9.1 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
F3.9.2 棉布断裂强力计算公式
F3.9.3 计算的小数小计,取整数。
F3.9.4 织物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见表F3。
②表内未规定的股线,按相应单纱特数取K值(例14X 2按28tex取K值)
③麻纱按照平布、绒布坯根据其织物组织取K值。
④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细特、中特、粗特三档。
细特 11~20tex(55s~2s)
中特 21—32tex(28s~19s)
粗特 32tex及以上(18s及以下)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负责起草,由天津市纺织工业局、河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和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协作起草。
本标准参照采用日本纺绩检查协会标准和法国C.R.T.M.(米罗兹纺织研究中心)标准制订。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接近国际一般水平。
附 录 F
棉本色布技术条件制订规定
(补充件)
F1 棉本色布的组织规格,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或用户要求进行设计。
F2 棉本色布产品品种的分类,以织物的组织为依据,如组织相同的织物,则以织物总紧度、经纬向紧度及其比例进行分类。棉本色布一般分为平布、府绸、斜纹、哔叽、华达呢、卡其、直贡、横贡、麻纱、绒布坯等类别。
F2.1 棉本色布产品品种分类见表F1。
织物经、纬向紧度和总紧度计算取一位小数。在取K值时,经、纬向紧度四舍五入取整数。
F2.3 棉纱、线特克斯数的换算
棉纱、线特克斯数是以10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8.5%)时的重量(g)表示。
F3 棉本色布的技术条件
F3,1 匹长
织物的匹长,以米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F3.1.1 公称匹长 工厂设计的标准匹长。
F3.1,2 规定匹长 叠布后的成包匹长。
规定匹长=公称匹长+加放布长------------(F5)
加放布长包括加放在折幅和布端的,为保证棉布成包后不短于公称匹长。
F3.2 幅宽
F3,2.1 织物幅宽以0.5cm或整数为单位。其公英制换算的小数取舍:0.26—0.75取0.5;0.75以上取1;0.26以下舍去。
F3. 2.2 公称幅宽为工艺设计的标准幅宽。
F3.3经、纬纱特数
F3. 3. 1 织物经、纬纱特数用公制表示。如需要公英制同时标出时,公制特数在前,英制支数在后并加括号,例如29/29(20s×20s)。
F3. 3.2 新品种设计中,经、纬纱特数应根据GB/T 398技术要求中规定的tex系列选择。
F3. 4经、纬纱密度
F3.4.1 织物的经、纬纱密度以10cm内经、纬纱根数表示。在英制折算公制时,不足0.5根的舍去,超过0,5根不足1根的作0.5根计。
F3.4.2 设计新品种时,经、纬纱密度以0.5根或整数为单位,经、纬纱密度的选择要能够体现不同品种的特色。
F3.5 总经根数
F3. 5.1 织物总经根数的计算
F3.5.2 计算总经根数时,小数不计取整数。如穿筘穿不尽时,应增加根数至穿尽为止。尾数是单数,每筘穿二根时,则加一根;尾数是一根(或二根),而每筘穿四根时,则加三根(或二根)。
F3.5.3 边纱根数
织物的边纱根数可按表F2规定。
F3.6 筘号
F3.6.1 筘号以10cm内的筘片数表示,取一位小数,四舍五入取整数。筘号在56~240号范围内。
F3.6.2 筘号计算
F3.6.3 英制筘号与公制筘号的换算
公英制筘号折算后的小数取舍:0.3l~0.69取0.5;0.70及以上取1;0.30及以下舍去。
F3.7 筘幅计算
在二边应增加适当数量的余筘。筘幅以厘米表示,计算取二位小数。
F3.8 经纬纱织缩率计算
F3.8.1 经纱织缩率
经纬纱织缩率以百分率表示,计算取二位小数。
F3.8.2 纬纱织缩率
F3.9 织物断裂强力计算
F3.9.1 织物的断裂强力以5×20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
F3.9.2 棉布断裂强力计算公式
F3.9.3 计算的小数小计,取整数。
F3.9.4 织物中纱线强力利用系数K值见表F3。
②表内未规定的股线,按相应单纱特数取K值(例14X 2按28tex取K值)
③麻纱按照平布、绒布坯根据其织物组织取K值。
④纱线按粗细程度分为细特、中特、粗特三档。
细特 11~20tex(55s~2s)
中特 21—32tex(28s~19s)
粗特 32tex及以上(18s及以下)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负责起草,由天津市纺织工业局、河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和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协作起草。
本标准参照采用日本纺绩检查协会标准和法国C.R.T.M.(米罗兹纺织研究中心)标准制订。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接近国际一般水平。
中国棉纺织网(www.31mfz.com)
转载本网专稿请注明出处“中国纺织网”
编辑:纺织网